《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3 苏教版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doc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男生26名,女生14名,共40人,共分5个实验小组。班里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对家乡的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了解。与此同时,经过近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对科学课的趣味性、知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数学生在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的基础上,知道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有初步的保护植物的意识;通过四年级下册《养蚕》的学习,学会了关注生命、珍爱生命。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生物之间广泛的“伙伴”关系和“竞争”关系,对一些常见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有所了解,知道猫吃老鼠、老鼠偷吃粮食等,一般只能说出“吃或被吃”的现象或例子,但没有建立食物链的概念;部分学生通过电视、报刊、课外书了解到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知识,但没有深入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知道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会辨识。
3、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源自于绿色植物。
过程与方法
1、收集各种食物链的资料,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
2、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联系画出简单的食物链及食物网。
3、知道食物链上的每一生物充当什么样的角色,会辨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知道食物链被破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从小增强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自觉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知道食物链被破坏的后果,引导学生对生态的思考。
2、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3、体会到自然界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初步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
2、学会找、写食物链。
教学难点
1、学会找、写食物链,并能画出某一区域里比较复杂的食物网。
2、能区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书上的4幅放大图和PPT课件、学生实验记录单。
学生准备:彩色铅笔、纸片、回形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
1、谈话:地球是我们生物共同的家园。同一区域里往往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它们有的成为相互合作的伙伴,有的成为敌对关系的“竞争者”。下面老师讲一个故事:一个炎热的夏天,蝉从树下往树上爬,它一边吸食树汁,一边欢快地唱着歌儿。一只螳螂正挥舞着“大镰刀”,悄悄地来到蝉的背后。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一只黄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到底是什么把这些不同种类的生物连接在一起的呢?谁来说一说。
2、请学生描述发生的事情。(媒体出示蝉、螳螂、黄雀图片。)
3、讲述:大家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的意思很了解。同一区域里往往生活着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这些生物之间有的是互相合作的“伙伴”,有的是互相敌对的“竞争者”。但不管是那种情况,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强调按“谁被谁吃”的方向画箭头,板书:蝉→螳螂→黄雀)。
4、在这个故事中,螳螂吃蝉来填饱肚子,黄雀又吃螳螂。想一想,蝉吃什么?黄雀会不会被其它动物吃呢?(完善板书:树汁→蝉→螳螂→黄雀→老鹰)
5、小结:你们能给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个形象的名字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趣的食物链”(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44页。
二、探究活动,认识食物链。
1、积累。在生活中人们积累了不少“吃与被吃”关系的词语。你还能找到类似的成语、谚语或歇后语吗?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羊入虎口、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2、做一做,认识食物链。
(1)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怎么样?出示图片,大家都认识这些生物,请各小组先把每种生物的名字各自写在小纸条中,然后思考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纸条用回形针串成环,并连接起来:庄稼→蚱蜢→青蛙→蛇→鹰
(2)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交流。
(完成活动后,请学生说出食物链。板书:庄稼→蚱蜢→青蛙→蛇→鹰)
3、练习:出示第46页中的上图,首先让学生明确题目的要求——画箭头。
提醒:同学们,画食物链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但很容易画乱。怎样才能准确而又迅速地画出图中的食物链呢?
(用不同颜色的铅笔画不同的食物链。)
4、讨论:
(1)这幅图中共有几条完整的食物链?(18条)
(2)仔细观察这几条食物链,你有什么新的发现?(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在凶猛的肉食动物)这些食物链之间有什么关系?(许多相互交叉的关系)自然界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间就存在很多食物链。瞧,这么多的食物链纵横交错,它们连起来像一张什么?(网)因此,科学上给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起了个什么形象的名字?(食物网)
揭示“食物网”: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三、认识食物链的构成
1、 观察上述几条食物链并阅读第45页上的文字,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的源头是什么,终点是什么?(板书:植物、动物)
(2)生物学家分别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哪些美丽的名字?
(3)谁能介绍一下分解者及其作用?结合第45上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常见的分解者?
(4)生产者、消费者又分别起什么作用呢?
(5)辨析:观察第45下图,说一说,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
(6)如果生物界中没有了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反馈。
3、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实验记录单,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4、小结。
食物链上的每一种生物在大自然界中都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大自然中的能量和养料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作用下循环和转换的。
四、了解食物链被破坏所带来的后果
1、上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动植物之间有各种各样的食物联系。它们的联系到底有多紧密呢?现在,我们还是通过可靠的数据来说明吧。
2、 算一算:
(课件出示)如果一条蛇一年可吃掉60只老鼠,一只老鼠一年糟蹋
3、想一想:(出示第46页下图)如果农民在地里喷洒农药,下面场景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概括:大量喷洒农药,有毒物质会残留在食物上,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最终会破坏良性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排放污染也会给良性的食物链造成巨大的破坏。
4、小结。
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每种生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一种生物的破坏对食物链上的其它生物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良性的食物链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中断甚至崩溃,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我们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五、总结巩固
1、总结:通过对食物链、食物网的初步探究,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2、巩固练习:画出第77页活动记录纸上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
六、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自然界有许多天敌帮我们消灭害虫,保持食物链的良性循环。请大家查阅资料或通过其他途径,了解荔枝、龙眼、柑桔等水果的害虫的天敌,从中选择一种水果,并设置一个可行的方案来防治害虫。
2、人类如何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呢?请同学们课后预习《生态平衡》,并准备交流。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引入生物之间的敌对关系,其中的食物关系显而易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食物关系用箭头标识,看起来虽然比较容易,但学生往往会画错箭头的方向。因此,我着重指出板书并按“谁被谁吃”的方向画出来。我引导学生从绿色植物开始一直找到凶猛的动物结束,并用不同的彩色笔来画,学生找到了相应的食物链。我还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做一做,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用回形针做出食物链,形象感受到食物链的组成,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中,我着重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成语、谚语或歇后语的收集,学生知道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多种多样,普遍存在。通过观察和阅读,动手做食物链,组织讨论,学生知道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作用;知道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动物,正确理解食物链的构成,画出食物链。对于作业,安排学以致用,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学会回忆、勇于思考、勤于表达,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实验记录单、画出第77页活动记录纸上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是检验一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纠正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实践表明,以上探究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适当应用。
为了让学生明白动植物之间有各种各样紧密的食物联系,我利用实际的数据来说明破坏食物链的后果,使学生能够更形象地认识到保护食物链的重要性,把科学的知识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注重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