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44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9-04 08:51:33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的   

1、 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 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 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    

       景物描写、情感和主题   

教学难点   

        情感、主题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指导  

(一)扫清语言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二)查阅资料  

查阅有关《朝花夕拾》和鲁迅的资料,课上向同学介绍  

(三)阅读课文,质疑(参考课后练习)   

二、导人   

  投影鲁迅图片,解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鲁迅?  

         作家作品简介。   

  ①鲁迅简介  (1881~1936) :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朝花夕拾》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十篇散文和《〈朝花夕拾〉小引》《后记》,其中前文篇是鲁迅在北京期间写的,后五篇是在厦大期间写的。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整体感知      

(一)、文章结构   

1、听课文录音然后思考   

①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②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1—7段)   

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9—23段)       

过渡段:(9段)  

四、研读赏析  

(一)默读1—7段    

(二)探讨下列问题  

1、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2、朗读第2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①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   

形:高大、肥胖、臃肿、小球   

声:长吟、低唱、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②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分析写景的顺序)  

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再由高到低写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菜畦、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④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引导学生揣摩词、句,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  “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不必说数学12道题要做,也不必说英语20个单词得默,单是语文的一篇作文就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您想,我得什么时候睡觉呀!”此句是说学生的家庭作业太多。由此看出这个句式的特点是形容某种事物非常之多。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都包容其中了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