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上)苏教版小语第七册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4-09 15:48:55

(3)抓重点句子。(《诚实与信任》第二部分大意:“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4)提问题。这一段(文章)主要写什么?主要表达什么思想?告诉我们什么?

在四上的教学中,第7课人类的老师,又一次安排了概括段意的训练。老师们要引起重视。虽然只有一次,但是希望大家针对课文特点,多安排几次,强化训练。

【举例三:独立默读】

关于默读能力,作为阅读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除了要达到第一学段“朗读不漏字、不添字”的要求外,“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带着问题静心阅读,培养学生独立的默读能力。

但是本套试卷中几处地方出现有学生误解题意,漏题的现象。其实这些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以课外阅读中的第1、2题为例,学生没有认真阅读文段,关联词填写不正确,不少学生漏写第2题。甚至到了作文题是,只看一两句话,就草草下笔。

【建议】

从阅读视觉的细心程度,应该可以看到部分学生的默读能力是没有达到要求的。平日里我们老师常说“书不读熟不开讲”,我想考试时应当树立学生“题不看清不作答”的良好习惯。建议大家训练学生独立默读时注意三点:1、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读书时间,避免“读的少”2、要整合教学环节删繁就简,提高提问的质量。避免“问得碎”3、要注重培养学生潜心会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避免“练得浮”。如四上维生素c的故事说说维生素c被人发现的 。四下的课文23课,抓住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这个核心问题,组织学生潜心默读课文。

【阅读部分总结】

“苏教版编辑部孙景华老师在解读第二学段教材时特别强调:要注意四个能力训练项目的联系和整合,扎扎实实的抓好读书训练。并且提出了阅读课要落实九字诀: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借用此话来对分析阅读理解部分的总结。

第四,习作方面

1.优点:情感真切,乐于下笔。

在本次作文中,绝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审题,能选取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进行选材叙述。课外阅读《写给儿子的信》如一把钥匙,打开学生学习生活的话匣子,减少了以往考试作文中说大话,说假话的现象。

从学习上的解决一道难题,到生活中学会一样技能,学生思路开拓、选材丰富,一件件亲身经历的小事,体现出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如玩滑板、学骑车、学做饭、学跳舞等等。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作文教学改革的新气息。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鼓励真实选材,真情表达,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效。学生习作能力也逐步提升,所写习作文从字顺,能恰当分段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中心明确,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不足分析:

①习作水平差距较大

  习作水平的差距很大。这种差距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而且这种差距比语文知识的差距更明显。成绩好的学生有满分,可以写五六百字,而且选材丰富,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成绩差的只有不到10分,不到150个字,错别字、语病很多。

②习作基本功欠扎实。

具体表现为:①曲解题意,导致习作偏题、跑题。有的通篇没有围绕一件事来写;有的侧重于写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而忽略了自己面对困难时如何想的、如何做的描写。今后的习作教学要加强审题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题目的关键词理解题意,明确写作要求。②有的学生写作的基本技能未具备,通篇就一段。有的错别字不少,语句不通,处处是修改的痕迹。这些看似细小的事情却涉及到习作的基本功问题,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予以关注。

③语言表达能力较低。

仍有一部分学生习作的语言面貌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①词汇贫乏,用词造句的时候辞不达意,显得苍白无力。②语病较多,不能准确将一个句意表达明确,夹杂着方言土语。③采用一些妙语佳句生硬套在开头或结尾,这些语言又与文中内容没有多大的联系,出现“造文”现象。④假话、空话、套话依然存在。在本次检测中,仍然有一部分学生习作内容空洞无物,胡编乱造,缺乏真情实感。可见,这部分学生平时缺乏对生活的关注和体验,没有生活积累,写作文时,无话可说,依照提示的内容,想当然地编一些情节,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3.教学建议:

“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提高习作能力。”,中年段作文教学要在珍视学生习作兴趣,在培养观察能力和培养写作习惯上下功夫。

(1)借助课文,把读写结合落到实处。

四下册教材仍然频繁根据课文特点安排了多项小练笔训练,,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写法等。如想象扩写古诗的意境(《春日偶成》),模仿课文的句式“写一处景色”(《三顾茅庐》),观察生活,写出自己喜欢的鸟的“样子和叫声”(《鸟语》),仿照课文写一个“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天鹅的故事》),看课文插图,写一段话,“选用”“课文中的词语”(《沙漠中的绿洲》)等等。大家要切实领会苏教版习作教材编排意图——“读写结合”“长短线结合”,切实提高习学生习作水平。

(2)结合生活,拓宽训练模式和渠道。如写日记接龙、写随笔,办手抄报……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语言储备,使学生易于动笔,言之有物,提高写作能力。

2010-3-22

上一页  [1] [2] [3]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