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第二册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9 14:54:59

2、 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 小练习:节奏练习

二、新课学习:

1、 欣赏乐曲《小狗圆舞曲》。

1) 初听,启发学生边听边引导学生辨别乐曲中听唱的内容;想到什么?(可从标题入手去分析、去想象;

2) 复听,鼓励学生进入角色地进行表演,(教师可稍作引导性动作引导学生参与即兴表演)

2、 教师范唱歌曲《谁在叫》;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谁在叫》

1) 引导学生用课前所学习的自选一件打击乐器为歌曲作伴奏;

2) 动作创编按句创编;然后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歌表演进行表演;

3) 录音、学生的伴奏、歌表演结合起来表演

第 八 课       幸福生活

一、概  述

1、《幸福生活》是人音版课改实验教材第二册音乐学科的第九课。

2、本课教学共2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以愉快的情绪,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及歌曲《乃呦乃》。

能力目标:运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的韵律。

浏览式欣赏《阳光下的孩子》、《夏天的阳光》,感受音乐的情绪。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聆听弹拨乐合奏《快乐的啰嗦》及学习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乃呦乃》,感受彝族、土家族音乐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旋律等方面的掌握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教学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运用舞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学生的兴趣。

2.运用多种听唱及律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五、学习资源

1、音乐教材以及相配套的录音带。

2、教师下载的歌曲音乐。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内容:歌曲《快乐的啰嗦》

  2、师生进行音乐问好!

二、歌曲教学《彝家娃娃真幸福》

导入语: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一首彝族乐曲,彝族人民能歌善舞,这种风格也传递给了下一代,使得他们也能幸福的生活。今天我们就学唱一首《彝家娃娃真幸福》。1、初听歌曲。[播放录音]。

[设想] 使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而完整的印象,并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提示:通过听音乐我们听到了音乐特别轻快、热烈,好象在诉说他们内心中幸福的感受。

2、介绍彝族的风情: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长年生活在山青水秀的地方,独特的民族服饰、特有的风土人情造就了他们开朗粗狂的性格。

3、节奏练习:

[设想]解决十六分音符的难点。

[要求]排击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要求干净、利索的。

×× ××××| ×× × |

4、歌词教学:

(1)学生单独朗读歌词[要求:学生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写在黑板上,之后师生一起认识生字。]

(2)教师示范将歌词当作儿歌来朗读。

(3)教师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4)教师示范跟音乐朗读歌词。

(5)教师指导学生跟音乐按节奏朗读歌词。

[设想:不仅使学生掌握歌词的节奏,同时能够进一步的熟悉歌词的旋律。]

5、歌曲教学:

(1)学生跟录音练唱歌曲。

(2)教师纠正后再次进行歌曲练习。

6、歌曲处理:

[讨论]怎样唱就能唱出幸福的感受?(从速度 表情  语气中探讨)

7、将上述处理方式融入歌曲练习之中。

8、歌表演:

第1小节:第一拍前半拍左脚起步向左横迈一小步。后半拍,右脚紧跟。第二拍,左脚再向左横迈一步。

第2小节:按×× × 节奏,右脚跺地三次,同时眼视第二点。

第3小节同第1小节,只是跺脚的同时拍手。

第4小节:按×× × 节奏,右脚跺地三次,同时眼视第二点。

第5—8小节:动作同1—4小节。

第二段:重复第一段。

三、课堂小结:学习了彝族歌曲,感受的彝族欢快的音乐,下次,老师再详细给大家介绍彝族的风土人情。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内容:歌曲《快乐的啰嗦》

  2、师生进行音乐问好!

二、欣赏歌曲《阳光下的孩子》

导语:我们本单元的题目叫做《幸福生活》,大家了解了少数民族小朋友幸福的感受,想知道其他小朋友的生活的是否幸福呀,那我们就要听一听由张名河作词、小丹作曲的《阳光下的孩子》。

1、初听歌曲。[播放录音]

[讨论]听后谈感受,什么情绪?

2、什么地方出现了舒展的情绪请举手?(自由发表意见)

3、再次聆听歌曲。

[讨论]什么地方出现了合唱请举手?

4、分段讲解。

第一部分:节奏紧张,旋律跳跃,活跃而明朗地表现了孩子的愉快的心情。

第二部分:旋律出现新的因素,节奏变得舒展,歌唱了孩子们的成长历程。

第三部分:以全唱的形式、富有动力的旋律,抒发了孩子幸福欢乐的心情。

5、精听歌曲。

三、歌曲教学《乃哟乃》

过渡语:我们以前听过了《快乐的啰嗦》和《彝家娃娃真幸福》,让我们向彝族娃娃们那样展现他们的活泼开朗的一面。在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中还有一个叫土家族,他们的音乐也是用SOL  MI  DO 三个音来构成的

1、初听歌曲。[播放录音]

[设想]听音乐的录音,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边放音乐,边在黑板上按照音高贴歌词

3、朗读歌词(介绍乃呦乃就是快乐的意思)

4、教师范唱歌曲

5、指导学生按照图形谱轻声演唱

6、运用慢速进行演唱(降低难度)

7、分小组自编动作

8、歌舞表演

9、为歌曲编打击乐伴奏尝试创编动作表现音乐

10、介绍土家族的音乐文化:他们的特点经常唱一些山歌(二句、四句、五句的结构较多)、词曲结合的紧密。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大家生活的都很幸福,一定要珍惜

第 九 课  巧巧手
一、概  述
1、《巧巧手》是人音版课改实验教材第二册音乐学科的第六课。
2、本课教学共2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歌曲《理发师》,并进行乐器沙锤的演奏。

能力目标:通过歌曲的演唱及其乐器的演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与音乐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劳动的情景。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