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歌 (第一课时))
时间的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这是什么》,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 通过聆听和表演《调皮的小闹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体会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 通过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形象,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初步懂得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1. 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清晰的演唱歌曲。
2. 感受音乐的形象,体会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教师根据教室条件,在课前把椅子摆成圆形,以作钟表;用多余座位装饰四个点,表示时间(几点?);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在音乐《在钟表店里》自由律动表演进入教室(多媒体播放
乐《在钟表店里》)
二. 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
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2.欣赏各类钟表图片。(出示各类图片,播放音乐背景《这是什么》)
三.创编感受
1. 体会旋律,熟悉歌词,创编动作。
(1) 随音乐打起2/4拍节奏,朗读歌词。(多媒体出示歌词)
(2) 随词创编动作,体会节拍特点。(播放音乐节奏)
2. 学习歌曲《这是什么》
(1) 以教室队形为依托,作一个师生共同的大钟表。
(2) 跟唱《这是什么》,边唱边律动。
(3) 讨论钟表的作用。
(4) 随着《这是什么》音乐有节奏地模仿起床,吃早饭,看书等等。
3. 欣赏《调皮的小闹钟》
(1) 故事导入:
(2) 初听歌曲,感受乐曲情绪,想象小闹钟的形象。(播放音乐《调皮的小闹钟》)
问:你发现小闹钟的形象。(图片小闹钟的形象)
(3) 再听全曲,随着课本上的图谱用手指指划划,并聆听小闹钟走动的声音。
(4) 表演调皮的小闹钟。
四.结束部分
在《调皮的小闹钟》音乐声中律动出教室。(播放音乐)
时间的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的声音变化,体验和表现声音的渐强与渐弱,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2、通过学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让学生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参与学习
1、让学生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画面以及声音变化。
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吧?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请看屏幕(多媒体展示"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动画画面以及相应状态下的音响效果)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观看后交流所见所闻。)
师:请你再仔细看一遍刚才的画面,看看"小马车"在行进的途中声音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声音的变化)
师: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声音变大了,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声音变小了,生活中声音的"大"和"小"在音乐中用"强"和"弱"来表示,刚才的马蹄声是一下子变强,变弱的吗?(启发学生发现声音变化的逐渐性)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这种慢慢的变化吗?(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学生大胆尝试用各种肢体语言表现这种逐渐变化的过程。
2、介绍"渐强","渐弱"两种音乐记号。
师:同学们能用自己想象的动作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了,真不错!在音乐中,有这样一个记号是用来表现声音慢慢地变强,(出示"< ")这个记号叫"渐强记号"。表示声音慢慢地变弱的记号叫"渐弱记号",它是这样的(出示“ > ")“渐弱记号”。
3、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渐强、渐弱的声音变化。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动作表现了声音的渐强、渐弱变化,老师用两个音乐记号表现了声音的渐强渐弱变化,你想试试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现声音渐强,渐弱的变化吗?
请你选择一种简单的图形来画,画好以后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和做法。
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讲、评学生作品)。
师:出示节奏:2∕4 × ×× ∣×× ×‖ 要求学生击掌拍出节奏。
生:练习
师:指挥学生以小组一组一组加入和退出的形式击拍出2∕4 × ×× ∣×× ×‖的节奏来创造、体验声音的强弱变化。(以六个自然组为例:第一组从头到尾要击拍十一遍 2∕4 × ×× ∣×× ×‖的节奏;第二组击拍十遍;第三组击拍九遍……)
师:激励学生用打击乐器创造出渐强、渐弱的音响来为小马车"伴奏"。
学生根据无声的动画用各种打击乐器为小马车的渐近、渐远的场面配上渐强、渐弱的音响。
二、培养学生节奏,提高学生多声部合作能力。教唱歌曲《时间象小马车》
1、听歌曲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
2、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学生独立按节奏朗读歌词,为唱歌的节奏做铺垫。
4、学唱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