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10-10 08:04:12
第八册 第六课《风景如画》(程景燕)
|
课时
|
三课时
|
内容
|
聆听《森林的歌声》《荫中鸟》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
|
教学目标
|
1.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我们能从《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3.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在学唱《茨黎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
4.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
|
第一课时
|
聆听《森林的歌声》;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
|
教学过程
|
过程补充
|
一、 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森林的歌声》
1.标题导入。
设问: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什么歌声?请你想像一下?
2.要知道答案,请听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3.讨论:有多少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试试你的耳朵灵敏度。
4.复听《森林的歌声》。
要求:看着教材中的三段谱例,①、②、③把乐曲的结构按顺序排列记录下来。
5.交流听后的感受。
6.试试我们也来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可以自由结合制作音响,表现风景如画的大森林。
三、表演《小溪流水响叮咚》
1.联想导入:我们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随父母去旅游,在田野、山谷一定见到小溪流水,尤其是山谷中的小溪流水。你联想一下他们的歌声,请你模仿一下:
2.朗读《小溪流水响叮咚》歌词,要有感情、有诗意。
3.根据歌词词意,画一幅简笔图,几笔勾画,这幅图要有意境。有兴趣的下课再加工。4.展示一、二幅优秀的画,并由作者(学生)自己讲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对人民对祖国的一片爱心。
5.歌曲范唱
6.学唱歌曲:
(1)用2/4拍指挥图式学唱曲调。学唱时在教师指导下,可分为两部分学唱。
(2)在曲调熟练、有感情唱好的基础上,填上歌词。要求吐字清楚带有表情,是发自内心的歌唱。
7.表演歌曲。
有层次地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型。以烘托优美抒情的情绪,描绘风景如画的意境及借景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戴之情。
|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源。
以拟人化的第一人称角色来朗诵。
学生在作画时,教师可以播放歌曲录音二~三次,并巡视学生的作画,挑选优秀的作品。
先学唱第一乐段。第二乐段的学唱,注意弱起,用指挥图式学唱。
|
|
|
|
第二课时
|
内容
|
聆听《荫中鸟》
|
教学过程
|
过程补充
|
一、 提问导入课题
1、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笛子?会吹笛子吗?
2、 教师出示各种鸟的图片
教师依次出示翠鸟、鹧鸪、麻雀、画眉、知了、琢木鸟、鹦鹉、布谷鸟、杜鹃、极乐鸟。
指名说一说:你认识这只鸟吗?你能模仿它的鸣叫声吗?
3、 那么你们听过由我们中国的笛子演奏模拟的各种鸟叫声吗?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欣赏一首笛子名曲——荫中鸟。
二、 展开教学
1、 认识中国竹笛
刚才我们看了许多笛子,下面老师将向大家详细介绍我们中国的竹笛。
竹笛:古时候称作横吹,它是由竹制的吹管乐器,笛上开有吹孔、膜孔和六个按指孔。
竹笛又分为梆笛、曲笛两种。那么这两种笛子的区别在哪儿呢?
首先它们在外形上是梆笛略短。曲笛稍长。
其次它们流行的区域不同。梆笛流行于北方,因常作为梆子戏的伴奏而得名。曲笛流行于南方,因常作为昆曲的伴奏而得名。 再有它们的音色也有所不同。梆笛音色高亢明亮。
曲笛音色柔和秀丽。
2、 师:说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现在我们就开始欣赏这首动听的乐曲吧。
初听乐曲一遍(全曲)
讨论:全曲总体印象——欢快、活泼、高兴地、形象地、有变化地、热烈地……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并请在你认为能分段的地方举手示意。
提示介绍引子:单独欣赏引子部分,试着听辩引子处运用了笛子怎样的演奏技巧?(颤音)
肯定同学们的分段。
4、 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
师提出要求:第一段主要表现了什么?节奏如何?使你联想到什么?
(讨论后得出:第一段主要表现了鸟儿在树林里尽情玩耍、对歌的情景。节奏跳跃、欢快。使人联想起鸟而在树荫中穿梭飞舞、蹦跳戏耍的情景。)
(2)听赏第二段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从这段音乐中你都听到了些什么鸟叫?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了什么?
(讨论后得出:从这段音乐中好象听到了翠鸟、画眉、布谷、鹦鹉、知了、杜鹃等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鸟叫声,它们的叫声有的清脆,有的明亮、有的浑厚,有的低沉……。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了百鸟争鸣的景象。)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逼真的鸟鸣都得益于什么?
生:因为笛子的丰富演奏技巧,所以把鸟鸣声表现的惟妙惟肖。
(3)听赏第三段
师:你听出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吗?还记得我们把这种乐段通常叫做什么吗?
这一段又有什么寓意呢?
(讨论后得出:第三段和第一段基本相同。只是在结束时,把原来的旋律略加改变,并提高八度演奏,使全曲在异常欢快的气氛中结束。寓意鸟儿在蓝天中翱翔,迎接明天的美好生活。像这样的变化重复,我们通常叫做再现。)
5、 完整再听赏全曲一遍。
同学们可以随音乐自由地表现鸟飞、鸟叫。进一步感受乐曲带给你的美。
6、 对比欣赏
(1) 听一段曲笛演奏的乐曲《鹧鸪飞》。
要求感受曲笛的音色。
(2) 听一段由长笛演奏的《月亮代表我的心》。
三、 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音乐课,同学们又有哪些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的不错,老师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更多的途径接触我们民族的音乐,学习演奏我们民族的乐器,繁荣我们民族的文化。同时,老师也希望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的朋友——鸟。让我们在这动听的笛声中结束这节课吧(再放乐曲——荫中鸟,同学们随音乐做鸟飞状,学鸟叫声离开教室)
|
通过让学生说自己见过的笛子、会吹的笛子使学生初步了解笛子家族的种类。
让学生说出鸟名、模仿鸟叫,可以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说出全曲留给你的印象)
通过梆笛、曲笛音色的听辩对比,加深学生对笛子的了解和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通过《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欣赏,使学生对笛子家族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情绪稍做平静。
|
第 三 课 时
|
内容
|
学唱《茨黎花》;命题创作活动。
|
教学过程
|
教学内容
|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茨黎花》
1.民歌音调导入:
这一曲调从风格上听是少数民族的民歌音调。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的民歌音调。
2.欣赏歌曲《茨黎花》范唱。
设问:“茨黎花’的红色象征什么?
3.学唱曲调:
(1)范唱曲调
(2)讲解附点二分音符。
设问:二分音符的形状?附点在音符中的作用?附点四分音符的形状与时值?从以上三个问题复习中引入讲解附点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的形状X-、;,在简谱中习惯都用X--来表示。
(3)教师范唱歌曲前8小节,学生看谱并划3/4指挥图式,找出附点二分音符
4.学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的连贯流畅。
5.借景抒情,深情地演唱《茨黎花》表达布依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三、选择结束音填入
1.分别先将两曲调识谱,唱连贯流畅,并自然地分别将“”或“1”作为结束音填入试唱。从感觉上你认为哪音更通顺有结束感。
2.第一曲是《三套车》片段,结束为“”
第二曲是《雪绒花》片段,结束音为“1”。
|
要求学生听教师范唱,每人边听边用3/4指挥图式打拍。
适时教师可示范启发。
|
|
|
|
|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