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化土成器 第九册音乐
课题 化土成器 课型 综合课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把玩、鉴赏、表演等多种艺术活动中,体验玩陶的快乐,感受古代陶艺作品带给人的独特的审美趣味。初步探索陶艺的历史和与之相关的文化,提高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
2、在仿古游戏活动中,简单了解陶的历史发展是人们审美智慧、创造精神、科学意识及综合素养的结晶。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探索陶艺的历史和与之相关的文化,提高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
难点:欣赏乐曲《楚歌》。
教学过程设计
一、欣赏主题页
1.请学生说一说对陶艺的认识。陶是人类早期文化的载体,陶艺是人类最悠久的艺术表现手段。
2.请学生回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陶艺制作的感受。
3.运用彩泥交流展示不同的捏泥手法:如捏、搓、捻、揉等。
4.欣赏民间陶质作品,拓展学生的视野,知道它们的不同造型。
5.学生欣赏教材上的作品,多角度地赏析,获得陶艺制作的基本常识。
二、陶艺与陶的故事
1. 了解什么是陶艺: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是人们的创造意识智慧地通过对陶瓷原材料加工后并进行造型、装饰赋予人为的形态,经炉火烧炼获得新形态的全部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2. 探索陶艺的历史:中国历来就有“陶瓷的故乡”之称。在距今约10000年前以越南用磨制石器和发明陶器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古代先民就制作了丰富多彩的陶器。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在向大自然斗争中获得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人类的审美智慧创造性地得到了发挥。恩格斯论述人类野蛮时代的低级阶级是从“陶器的应用开始的。”
3. 了解陶艺的起源。
4. 陶艺的工具材料:泥、竹签、梳子、牙签、筷子、树皮、纱布等等。
三、欣赏
1.欣赏黑陶《蛋壳黑陶豆》
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舀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属山东农山文化的胶县三里河出土的蛋壳黑陶盘口花柄足豆,轮廓曲折多变,造型稳健俊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2.欣赏彩陶《人面鱼纹盆》《舞蹈纹彩陶盆》
3.欣赏泥塑《驴背短笛》。
4.欣赏陶制乐器——埙(xun)的音乐
(1)了解陶制乐器——埙。
(2)了解乐器埙的历史背景。
(3)欣赏乐曲《楚歌》。楚歌(埙二重奏)是根据传统琵琶曲《霸王卸甲》中的部分段落改编成的。乐曲描写了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刘邦十面埋伏将霸王项羽围困于垓下,汉营里传出楚歌声,使楚军战士思乡厌战,霸王知大势已去,与爱姬诀别的悲怆凄婉的动人故事。
(4)请学生交流自己所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埙曲的内容。
四、结束课题
板书设计 什么是陶艺?
陶艺的历史:
陶艺的起源:
陶艺的工具材料:泥、竹签、梳子、牙签、筷子、树皮、纱布等等。
陶制乐器——埙(xun)
乐曲《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