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研5组新教师常规课研讨后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9-03-14 07:22:03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学习歌曲《友谊的回声》了解回声是一种自然现象,充满了幻想和乐趣。

  2、指导学生用自然、清新且充满幻想的声音演唱歌曲。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更好地表现出回声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朗读古诗《山行》将切入“山”的主题,通过讨论神奇的自然现象引出“回声”。

  二、初听歌曲。

  找出教材与影象歌谱(演唱带)中不同的地方——“2 2 6”和“2 2 6”,并指出按照教材的谱子(前者)唱。

  三、学唱歌曲。

  1、  轻声跟唱,点出休止符的唱法。

  2、  再次跟钱唱,指出力度记号“f  pp”在歌曲中位置,复习其作用,并用回声演绎强弱对比。

  3、  聆听全曲第二遍,感受乐曲中的演唱情绪(优点及不足),通过自己思考,探索用怎样的声音和情绪演唱会比录音里的孩子们唱得更好听。

  4、  在继续演唱中纠正学生唱得不组的地方。

  四、完整演绎歌曲。

 

  教学反思:

上完课我才意识到:原来开一节公开课是应该准备许多细致的东西,比如适合小学生的语言设计、解决教学难点所需要的一步步铺垫及上课前心态的调整等等,因为本次开课前少了这些细微却较为重要的铺垫,使堂课显得平淡且缺少新意。通过各小组成员的点评,给了许多意外的收获:原来音乐是可是上得那么丰富多彩。

1、情境的铺垫:在课的开始,我虽然以一首古诗《山行》将学生的意识引入到“山”中,但却不够深入,如果能让学生跟着空旷、优美音乐来念这首诗,或者念完诗后给学生适当的“山”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山”情景中,既而在这样的铺垫下学习歌曲,一定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2、师生的交流:为了给学生更多我想要让他们掌握的东西,我讲了许多应该注意的事项,但反之想来,学生听懂了吗?接受了吗?能做到吗?那就是我缺少与学生交流,缺少给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

3、巧妙的方法:本首歌包含了休止符、力度记号等多种需要学生认识及掌握的乐理知识,如何让他们很好地掌握呢?光靠我讲肯定不是最佳的方法,多用巧妙、学生乐意接受的方法会让音乐课更富有趣味性,同时事半功倍。

这是一次不错的学习机会,非常感谢老师们对我的帮助。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