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教案《采茶舞曲》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2-17 18:45:31
曲笛      多媒体设备   钢琴  铃鼓  碰钟  梆子

 

☆☆☆☆☆☆☆☆☆☆☆☆☆☆☆☆☆☆☆☆☆☆☆☆☆☆☆☆☆☆☆☆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乐曲导入及学生欣赏体验:

江南水乡美景的画面

乐曲《茉莉花》

在大屏幕上播放江南水乡的画面和苏州园林的画面,同时由教师用曲笛、萧或钢琴演奏乐曲《茉莉花》作为对画面的一种音乐上的描述。

听江南风格的乐曲,看江南美景,形成视听的统一。

初步了解江南音乐。

发挥音乐课程的特点和魅力,引发学生学习江南音乐的兴趣。

2、提问与讨论

设问:

1、这首乐曲为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2、这段音乐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音乐感受?

3、它和我们听过的河北民歌《茉莉花》所描绘的内容是一致的,但它们在音乐表现上有什么不同?

圆润、细腻、婉转悠扬是江南音乐的普遍特点。

4、这种音乐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

……

……

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能动作用,培养他们的探究习惯,培养他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试着说一些北方和南方的方言,共同讨论“语言对形成音乐风格所等起到的基础性作用”。

3,认真的聆听《采茶舞曲》

1、教师播放音乐。

2、在音乐开始后随着音乐打一下节拍。

学生聆听并试着打一下节拍。

感性体验!它是理性体验的基础。

4,师生共同讨论《采茶舞曲》的音乐特点

1、歌曲的音调流畅而柔美。

2、歌曲的前四句歌词以赞美江南的景色及茶乡西湖的新气象为主,音乐优美婉转,细腻中带有轻巧的色彩。

3、后六句则是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和愉快的心情,音乐现用跳动、明快清新的旋律来表现劳动的景象,随后将乐句拉宽、音调上扬,突出地展示出采茶姑娘们的兴奋、幸福的心情。

把对歌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再次认真的聆听《采茶舞曲》

教师播放音乐。

再次感受乐曲带来的那份流畅和柔美。

初步掌握作品的节奏和曲调。

印证讨论的结果。

加深理解。

6,学唱《采茶舞曲》

演奏钢琴

适时地纠正学生们在演唱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如:第三小节的附点,第十五小节的切分等……

在教师的指导和伴奏下演唱乐谱和歌词

由理解转为实践。

7,讨论与演唱

请几位同学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演唱《采茶舞曲》。

师生评议、讨论如何更好的表现作品中的情感:

1) 以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松活泼的情绪作为这首作品的演唱基调。

2) 歌曲的前四句歌词要唱得轻巧抒情。

3) 后六句则要唱得跳跃活泼、清新明快。

培养学生多方面收集资料,进行比较和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

8,演唱《采茶舞曲》

教师分发小打击乐器

演示打击乐器的固定节奏:

铃鼓:00

碰钟:Ⅹ

梆子:000

教师演奏钢琴

学生们按照讨论的结果所设定的演唱要领来演唱《采茶舞曲》

个别同学演奏小打击乐器进行节奏练习和伴奏。

对于歌曲较深层次理解的外在表现。

由学生们与教师一起展现江南音乐的魅力。

9,结课

学生复述江南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学生复述《采茶舞曲》的演唱要领。

教师布置下节课要带的服装和道具,为下节课的哑剧作准备。

上一页  [1] [2]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