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册音乐教学教案 初二备课组
《西班牙舞曲》共分为五段。
第一段:
第二段:节奏比第一段更加强烈,情绪更加炽热,以连续的快速节奏中的附点音符和间歇的大跳为特点。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
第四段:转为升F大调,旋律富于歌唱性,与前后形成对比。
第五段:升F大调,情绪更加活泼,出现一连串的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其热烈气氛达到全曲的高潮。
(三) 飞天仙子》(舞剧《丝路花雨》选曲)
1.作者简介
《丝路花雨》由韩中才、呼延、焦凯作曲。甘肃省歌舞团编剧。刘少雄、张强、朱江、许琪、晏建中编导。
2.舞剧《丝路花雨》简介
六场民族舞剧《丝路花雨》1979年首演于甘肃兰州。
剧情梗概:在盛唐时期,丝绸之路上,各国商旅络绎不绝。突然狂风四起,老画工神笔张带着女儿英娘救起了昏倒在沙漠的波斯商人伊努思。但在途中,英娘被强盗劫去。数年后,在敦煌市场中,伊努思仗义疏财,为沦为歌舞伎的英娘赎身,父女得以团聚。在莫高窟中,神笔张按照女儿的舞姿画出敦煌壁画的代表作——反弹琵琶伎乐天。英娘与波斯人们朝夕相处,互授技艺。为免遭市曹毒手,英娘随伊努思出走波斯。后来,伊努思奉命使唐,英娘随之踏上归国的旅途,市曹为泄私愤,唆使强人窦虎于阳关外烽火台下拦劫,神笔张点火报警,救伊努思于危难之中。在敦煌二十七国交谊会上,英娘化妆献艺,借机陈诉市曹和窦虎的罪状,剪除了丝绸之路隐患。
《丝路花雨》音乐采用以我国民族乐队为主的混合乐队演奏,音乐以我国古典音乐为基础,吸收了《春江花月夜》、《月儿高》等民族古曲的韵味和调式特点,以及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形式,同时还吸收了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回族、维吾尔族的音乐素材,具有浓郁的古典音乐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另外,音乐还将一些波斯音乐素材加以发挥,体现了剧中波斯人的风俗特征。
3.音乐分析
《飞天仙子》是《丝路花雨》的序幕“飞天仙子舞”的音乐。配合在天际遨游的仙女向人间播撒花雨的舞台场景,以起伏流动的优雅旋律和徐缓轻盈的节奏,塑造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的形象。
(四) 相关知识
1.舞剧
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舞剧中以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形式,与音乐相配合,来表现剧情和角色的思想感情。舞剧一般不包含歌唱和说白。
2.舞剧音乐
舞剧音乐是舞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表现思想内容、发展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及性格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不但担任舞蹈的器乐伴奏,而且音乐本身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角色内心感情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正如人们曾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尤其是舞剧音乐加强了交响性,更加强了音乐在舞剧中的主导作用,也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舞剧音乐通常包括序曲、各种舞曲、场景音乐、幕间曲等。
3.舞剧发展的历史
西方国家称舞剧为芭蕾(Ballet),源于意大利文,即“跳舞”的意思,是在16、17世纪时,意大利和法国宫廷以民间舞蹈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宫廷芭蕾后来进入剧场,成为剧场芭蕾,常常穿插在歌剧和各种戏剧当中。18世纪,芭蕾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创造了足尖舞的技巧,并有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18世纪又传入俄国,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和俄罗斯学派。
4.中国舞剧的发展
我国的舞剧是一门年轻的艺术。作为可发展成舞剧的因素,则可追溯至商周年代。在我国的民间舞蹈中,尤其是戏曲艺术中,保存着不少小型舞剧和舞蹈性很强的剧目与片断。20世纪40年代前后曾有过吴晓邦创作的《虎爷》、《宝塔牌坊》等作品。1949年后,舞剧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大型舞剧有《宝莲灯》、《小刀会》、《鱼美人》、《五朵红云》和《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数十部。近年来,舞剧创作不仅在戏剧结构、舞蹈语汇、舞美设计等方面,而且在音乐创作表现手法上,都有不少突破和创新,出现了《丝路花雨》、《奔月》、《文成公主》、《魂》等有影响的作品。我国的舞剧有的增加了歌唱形式的插曲,如《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
三、教 学 建 议
(一)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共2课时。课时分配可有多种方案。例如,一种方案是:第一课时,概括介绍舞剧和舞剧音乐,学习歌曲《红色娘子军连歌》;第二课时,复习歌曲,欣赏《天鹅湖》选曲和《丝路花雨》选曲,小结本单元内容。也可采用另一种方案:第一课时,学习歌曲《红色娘子军连歌》;第二课时,欣赏本单元的三首舞剧选曲,作本单元小结。
(二)学习歌曲《红色娘子军连歌》
1.充分利用舞剧音像资料。为了使学生对舞剧选曲有更深的认识,也使学生对当年军民的鱼水深情有深刻的理解,可让学生观看像资料和录音资料《红色娘子军》第四场中《乡亲们慰问红军》的一段。使学生对舞剧插曲有深刻、完整的印象。
2.注意歌曲中对比性乐句的处理。启发学生比较、选择不同的歌声来表现歌曲前后两段的不同情感。并用刚劲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的结尾句。
歌曲的艺术处理,一方面充分利用教师(或音像资料)的示范,另一方面通过讨论、比较,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歌曲情感的处理、试着唱一唱,究竟怎样演唱效果更好,要使学生从音乐的表现上,学会如何处理、表达歌曲的感情。
(三)欣赏《天鹅湖》选曲
1.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倾听舞剧音乐。本单元涉及的三个舞剧和舞剧音乐方面以及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知识性内容较多,但是在安排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精讲多听。切不要因讲解过多而影响了对音乐本身的感受。也可让学生先听音乐,让学生发表见解,最后教师简要归纳。
2.注意比较两段《天鹅湖》选曲的不同风格特点。这两段选曲有很强的对比性。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己“比较、感受”的方法。教师先不作揭示,仅提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倾听之后,进行比较,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3.模唱《天鹅湖》两段选曲的音乐主题片段。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旋律性很强,简短、易唱,可以在欣赏前后引导学生视唱或模唱。可要求学生把它背下来,熟悉之后再欣赏时可小声随着哼唱。
(四)欣赏《丝路花雨》
1.欣赏《飞天》选曲时,引导学生注意这首乐曲音乐的浓郁民族风格,以及使用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特殊效果。
2.利用音像资料。结合课本上的画面、相关的录音、录像资料,来加深对中国民族舞剧的认识。
3.重点欣赏《天鹅湖》选曲,《飞天》欣赏不作重点。
(五)本单元知识性学习
本单元知识性内容有:舞剧、舞剧音乐,以及柴科夫斯基生平作品。柴科夫斯基在七年级时作过介绍,在此可复习。知识性学习力求简明,并注意与社会音乐生活相联系,如让学生课外搜集中外舞剧名称、音乐和照片,向大家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