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 意识的作用 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
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
答案:C 解析:对A项本身应作具体分析。就整个人类来说,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但是就具体的人来说,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至于认识能力有限与否,题干并未涉及,故A项不能入选。如果将B项中的"反作用"改为"能动作用",则B项可以入选,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并不等同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故B项不选。D项本身正确,但题干并未说明此意,故也不选。题干中费尔巴哈的观点只是说明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即客观物质世界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因此C项正确。
[过渡]人类有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类认识世界就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因此,人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能动地改造世界。
[板书](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活动4]阅读课本中39页的探究材料,进行探究。
课堂探究:科学家关于电脑的设计理念是从哪里来的? 意识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探究提示:科学家关于电脑的设计理念是从客观事物中来的。因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意识能够制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这充分说明了意识的巨大能动作用:一是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二是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师]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同性质的意识起的作用不同。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板书]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师](1)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能动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意识可以根据客观实际在观念中构建客观上尚未出现的事物,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使意识反作用于现有的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某种变化,制造出新的事物,促进人们改造世界活动的发展,为人类造福。但是那些错误的思想和意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
(3)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活动5]
案例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活动]请学生结合本课的知识讨论国家为什么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提示]主要明确意识的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这要求我们要确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作为学生要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等,以正确的思想意识来导自己的行动。
(借助案例和讨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教学。)
[活动6]阅读P40的探究材料,进行探究。
课堂探究:有人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精神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探究提示:精神即是一种意识。意识来自于客观事物,没有客观事物就没有意识。人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进行实践,但并不是所有的意识指导下的实践都能取得成功,所以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意识指导的实践是不存在的,没有正确的意识指导的实践,也不会取得成功。因此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比如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我们都有了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就可以克服学习中的许多困难,取得成功。相反,如果缺乏信心,则往往会一事无成。
[板书]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师]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活动7]
案例三:
落榜后的名人
两次科场失利的宋代人苏洵,失败后不气馁,刻苦自学,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次落第的明朝人归有光,在嘉定招生开学,仍然含辛茹苦,发奋攻读,终于写下了《震川文集》40卷。
三次落第的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下决心从医,一生精心研究,走遍长江、黄河流域,经过27年的辛勤劳动,参考了800多种医书,写下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四次落第的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深入民间进行采访,写出了著名文学作品《聊斋志异》。
三次落榜的青年女作家竹林,勤奋努力,连续发表了5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她的长篇小说《生活的路》出版后,受到中外著名人士称赞。
三次落榜的翻译家苏阿芒,选择了自学道路,掌握了20多国文字,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刊登过文艺作品和论文,被瑞典一家杂志称为"文艺领域的一颗新星在东方闪光"
[活动]学生读一读,议一议。
(借助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模拟练习]请同学们也讲一个关于"意识的作用"的案例,供大家分享(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师点评]评价标准:1.案例是否符合要求,2.案例是否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3.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4.案例是否具有可推广性。
[板书]3.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师]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意识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二是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前者是指意识通过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别是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后者则是指意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能把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理解为它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课堂练习]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