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 意识的作用 教学设计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要考核学生的识记能力。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个表现,而突出表现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故应选B项。A项是"首先表现",不选,C、D两项表述存在明显的错误。
[板书]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板书](三)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活动8]阅读课本第40页的探究材料,进行探究。
课堂探究: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 你能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你的理由吗?
探究提示:做事情要想达到目的,首先应该具备必要的客观物质条件。如果只具有积极的精神状态,正确的指导意识,而不能够做到一切从客观存在的条件出发,那么,实践活动肯定达不到预期目的。
比如在体育比赛中,如果只有昂扬的斗志,而没有强健的体魄,是不会取得比赛的胜利的。
[师归纳](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活动9]阅读课本中41页的探究材料,进行探究。
课堂探究:(1)该地区是针对什么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的?
(2)如果你是这个地区的负责人,你会制定怎样的本地区经济发展政策? 依据有哪些?
探究提示:(1)该地区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客观要求,从本地客观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客观情况的政策,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
(2)①根据该地风景秀丽,四季如春的实际,发展旅游事业。②根据该地属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特色文化,带动旅游业发展。③根据风景秀丽,但资源贫乏,基础产业薄弱,发展绿色经济产业。④根据该地地处边陲,发展边境贸易。
[师归纳](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反对错误观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评析]
要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正确的可知论,就必须明确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作用,明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而学习哲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因此,要认真学习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哲学课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升华学生的情感觉悟,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指导我们的实践,但由于哲学课内容较强的逻辑性?理论性和抽象性而使学生倍感艰难。因此,要突破哲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设计,把握好哲学的教学理念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创设教与学的情境,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师生围绕着教学内容有效地展开。同时教师更要善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在他们的困惑点上寻找突破点,使哲学课的教育更有实效。
学生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观念,自觉外化成为自己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行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分析、归纳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出示案例--阅读教材--热烈讨论--分析案例--归纳总结,以达到深刻领会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资料宝库
生命的标杆
年轻的亨利是美国的一个流浪汉,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他为此非常自卑。
一天,他儿时的朋友切尼兴冲冲地找到他,带给他一个无比震惊的消息。
切尼说:"我看到一本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说拿破仑有一个私生子流落到了美国,并且这个私生子又生了好几个儿子,他们的全部特征都跟你很相似,个子矮小,讲一口带法国口音的英语。据说他们后来失散到各个地方,我敢肯定你是拿破仑的一位后代!"
"真的是这样吗?"亨利尽管半信半疑,还是在心底不停地念叨着:"我是拿破仑的孙子。"渐渐地,这个挥之不去的意念使他确信这是一个事实!
于是,亨利的人生整个被改变了。
雄心勃勃的亨利白手起家,决心开创一番事业。不用说,他遇到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他却一直充满了信心。他对自己说:"在伟大的拿破仑的字典里找不到'难'这个字。"
就这样,凭着自己是拿破仑后代的信念,他克服了种种困难,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并且在他当年经常闲逛的公园对面,盖了一栋:。层的办公大楼。在公司成立10周年的日子,他请人去调查自己的身世,结论是他并非拿破仑的孙子。
亨利对此并不沮丧,因为他知道,这些年来促使他走向事业顶峰的,并非"拿破仑孙子"这样一个虚幻的身份,而是珍藏在心底"像拿破仑一样有所作为"的自信。
正是这份自信,使他的生命最终达到了自己向往的高度。
解读: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让动物给我们上课--哲学趣味教学案例
两 只 老 虎
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
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两只老虎经常进行亲切的交谈。
笼子里的老虎总是羡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的老虎的安逸。一日,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们换一换。"
另一只老虎同意了。
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里。从笼子里走出来的老虎高高兴兴,在旷野里拼命地奔跑;走进笼子里的老虎也十分快乐,它不再用为一日三餐而发愁了。
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
一只是饥饿而死,一只是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解读:故事中的老虎,生活在笼子里和生活在大自然都是客观实际,各有自己的生活习性,如果违背各自的生活方式,突然从自然界走进笼子和从笼子中走出来,都违背了原来的生活习惯,它们的这种意识活动是错误的,从而指导着错误的行动,最后导致两只老虎都死去。因此,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