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9-07-22 08:00:03

  :《圆的认识》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 

  位:浦口区永宁中心小学

  计:          

  科:            

浦口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学生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例1通过说圆、画圆、感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教材里没有直接指出圆是曲线图形,把机会留给学生体验和交流。例2通过用圆规画、用尺量来教学圆心、半径、直径,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例3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练习十七在安排练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圆,开展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画圆;初步利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学数学应该给学生带来什么?高分?敏捷的数学思维?还是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学生动手实践、体验、感悟、交流应是重要的学习过程。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的讲解必然导致填鸭式的灌输,在平面图形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感悟图形特征应是教学的落脚点。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才是学数学的最终出发点。

设计思路:

先在圆的欣赏中导入课题,感受圆的美。然后通过触摸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再联想到生活中的圆。在以画圆为主线的教学中,进一步让学生感知、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学圆各部分的名称,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利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及方法。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探索圆的特征的欲望,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探索圆的特征,并及时巩固新知。最后在一系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挑战中充分感受圆的魅力与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最后在小结评价中完善知识结构,在拓展中再次感受圆的魅力,有效的渗透数学文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走进圆的世界。

①多媒体出示各种圆形建筑、自然风景图。

师:美吗?这些景物有什么相同之处呢?(都是圆形物体)

②揭示课题:圆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美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寻圆的奥秘。(板书课题)

学生举例巩固认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无处不在,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

结合学生举例,多媒体出示其中的一些物体图形。

(如果有学生说球体是圆,出示实物乒乓球说明其是立体图形,而不是圆,并切开其进行实验,指出它的截面是一个圆。)

2、借助实物画圆

师:是啊,沿着这些圆形物体的周边把它们的形状画下来,就会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圆。(师利用光碟实物画一个圆)

师:同学们,你们能利用你身边的物体画一个圆吗?(让学生画圆)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圆和使用的工具

3、师:以往同学们在画图时都用的是尺子,今天你为什么不用尺子画圆呢?(尺子边是直的,不好画圆)

师:这说明我们今天学的圆跟以往学的图形都不一样了,它是一个曲线图形。(在课题后面板书)

二、动手操作、认识各部分名称。

1、画圆

师:尺子不能画圆,那是不是以后我们只能依靠这些圆的东西来画圆呢?(用圆规画圆)

让学生试着在一张白纸上画圆。(教师黑板画)。

教师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几幅学生作品,同学进行评价。(表扬画得好的同学真棒)强调:有的人还是画得不够理想,甚至到现在还没有画完,你们猜猜看他可能是什么问题?

教师强调画圆时的注意点:手握在哪里转动,针尖一端稍微用力一点

2、观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①师:大家的圆规都一样大,为什么画出的圆却有大有小呢?(圆规两脚分开的有大有小)

师:这圆规两脚尖分开的大小是圆的什么呢?

让学生自读课本例2,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②认识圆的圆心。

师问:圆规两脚尖分开的大小叫什么?

      从哪画起?(圆心)

谁来上黑板帮老师找到圆心,标上字母。

师:怎样找圆心?

认识圆的半径。

师:你能用一条线段在圆中表示出圆规两只脚间的距离吗?在圆中试一试怎样表示?(学生尝试画圆的半径)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怎样表示?(教师有意不直接从圆心画到圆上,从而迫使学生说出圆的半径的定义,强调从哪里到哪里,是线段还是直线)。

师: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并在圆中示范画,现在你们明白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了吗?(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认识圆的直径。

让学生上黑板来画直径

师:在自已的圆中画一条直径。

练一练:P94第一题

三、合作探究、发现圆的特征

①让学生把圆剪下来,再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讨论: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你还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打开课本94页,讨论例三)

②让学生说说讨论结果,并上台演示

多媒体演示

练习十七第1

练一练:P94第二题

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发现

四、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圆的特征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为什么要安放在圆心?(课件展示)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这节课学习了许多新知识,如果让你向你的爸爸妈妈汇报今天的收获,你打算如何汇报?(学生回顾、总结)

2、拓展。怎样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让同学们做丢手帕游戏?南京市计划造一条绕城公路,要沿整个南京的外围画一个巨大的圆,这个圆该怎样画?

 

 

教学反思

新《数学课程标准》在高年级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这一新课程理念:
  1、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让学生   自主尝试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探究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等。在各个探究活动中力求使学崭露出他们的个性和潜在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探究展露本色和活力。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的圆形的;讨论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等环节,都注意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3、以学生为本
   
在对圆的概念的要求上,并没有强加给学生圆的科学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进行学习,在头脑中自然形成圆的概念。正如加涅所认为的:概念能通过定义,也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得到。当一个人能区别概念的例子和非例子时,就学会了概念。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订出的这一切实可行的目标正是新课标中人本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不少的缺点:
  1、由于教师的遗忘,板书未能写完。在让学生观察圆的半径、直径的特点后,没有进行相应的对比练习。

2、没有应势利导。在折圆、画折痕时,就可以让学生标出圆心、直径、半径。没有必要到后面再去表示,从而浪费了教学时间。
  3、没有准确把握好时间。由于前面个别环节不够紧凑,如:学生关于圆的特征讨论发言的时间过多,致使教学内容没有全部完成,造成了本课最大遗憾。

4、只讲解了画圆要注意的地方,没有进行画圆练习。

5、学生小组讨论的气氛不活跃。

6、教学语言还不够严密。

最后,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