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8-10-27 12:18:5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85-88页。
【教学目的】
1、掌握圆、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定义,并通过学生动手画、量发现半径和直径的特点。(重点)
2、通过学生的进一步操作掌握半径和直径的关系。(重点)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它们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2.          认识圆,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它和从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3.          学生举例,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表面是圆形的,揭示课题。
二.     新课教学:
(一)认识圆各部份的名称
 1. 认识圆心
 (1)认识圆规,介绍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纸的不同位置画圆,得出画圆时固定不动的那个点叫圆心,圆心能决定圆的位置。
2.认识半径
 (1)引导学生思考,画圆时,除了带针尖的那个角固定不动,还有什么始终保持不变?从而得出半径的概念: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2)学生画半径,量半径,体会在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同圆或等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
 (3)观察大小不同的圆,得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一结论。
3.认识直径。
 (1)教师先画出一条直径,引导学生自已动手画一条这样的线段,思考:这是一条通过哪儿,两个端点都在哪儿的线段?介绍直径的概念。
 (2)提问:直径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3)推断直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4.判断直径,半径。
(二)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小组讨论:同一个圆内,一条直径和一条半径具有什么样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二分之一,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d/2.
(三)画圆。
 1.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并标出半径。
2.画一个直径是6厘米的圆,思考:和刚才画的圆相比,是大了还是小了,为什么?
3.根据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标出直径。
4.小结怎样画圆。
四.练习
1、根据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填空。
2、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五.全课小结,说收获。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