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计算、观察、概括,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概念,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归纳的能力。培养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相互合作、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学难点:倒数的意义和求法。
准备:真分数,假分数教具。
教学过程:
一、 游戏比赛,导入新课
1、汉字中有趣的现象: 吴——吞 杏——呆(出示),你发现了什么?其实在数学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板书倒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倒数。
2、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 “设计算式”的游戏,请小组合作设计有两个因数相乘的算式,并使乘积为1。小组长做好记录。比一比哪个小组写得又对又多。(随机板书三个算式)
(评出冠军,起立,大家用掌声恭喜他们)
三、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1、归纳总结,揭示意义。
教师:你们真了不起。在很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了这么多的算式。 所有这些算式中,两个因数的乘积都为1,在数学中把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2、引导规范,加深理解。
师:(结合板书)比如5/7×7/5=1,我们就说5/7是7/5的倒数,7/5是5/7的倒数,5/7和7/5互为倒数。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遍?(指两名说后同位互说)
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中两个数的倒数关系?
3、及时练习(处理快速)
(1)一组判断题。
师:关于倒数的意义,你认为哪几个字最关键?(教师标出:乘积1 两个数 互为)
(2)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说说你的理由。(题略)
二、小组合作,总结方法
1、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教师:仔细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学生观察后回答,学生充分说后,把你发现的规律说给你的同位听)
2、结合发现的规律,想一想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先自己想一想,再把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你认为这个小组的想法怎么样?)谁还想再说一说。(三个组)
总结: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新组成的数就是原数的倒数。像整数、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再把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就可以了。
3、及时练习,巩固方法。
教师:老师说一个数,请你快速地说出这个数的倒数。(2/5,4/3,1/6,9/2)
强调书写格式:在书写的时候,只要写谁的倒数是谁就可以了,比如2/5的倒数是5/2。
2、巩固练习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求出它的倒数。
(1)你能写出下面这些数的倒数吗?
2/9 7/5 4 0.3
(独立试做,集体订正。)
师: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为什么?
板书: 0没有倒数。
(2)下面的数你最喜欢求谁的倒数?最不喜欢求谁的倒数?为什么?
1/4 1 0 0.25
三、自主练习,巩固内化
1、先说出每组中各数的倒数,再看看每一组数的倒数有什么规律。
(1)3/4 2/5 7/9 (2)7/2 9/5 13/6
(3)1/2 1/10 1/12 (4)4 9 15
指名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组数的倒数,你发现了什么?
估计学生通过探讨,能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组:所有的真分数,它们的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第二组:大于1的假分数,它们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第三组:分母是1的分数,它们的倒数都是整数;
第四组:大于1的自然数,它们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2、填上适当的数。
1/2×( )=6/5×( )=14×( )=( )×( )
四、学科整合
1、汉字中的倒数现象
教师:同学们,不仅在数学中有倒数,在汉字中也有很多有趣的“倒数”现象。(课件演示)如汉字“吴——吞”,“杏——呆”;你发现了什么?
2、对联中的倒数现象。
清代的北京有个酒楼叫“天然居”,一次,乾隆到那儿吃饭,触景生情,以酒楼为题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后来民间有人对出了绝妙的下联: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你看对得多好。这幅对联无论顺读、倒读皆能成联,贴切而不混乱,从而产生了引人注目的效果。其实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做一个有心人,我们也能发现其中有趣的相似现象。
五、拓展提问
思考题:填上适当的符号
8÷2( )8×1/2 10÷5( )10×1/5
师:观察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两边的算式相等这仅仅是巧合吗?这究竟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同学们课后去思考。
六、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5/7×7/5=1 2/5的倒数是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