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说课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5-11 21:53:08

尊敬的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我准备从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3的内容——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第一个红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学生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具体地说就是能够找准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还初步掌握了用画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理解和分析,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会借助线段图分析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方程解答。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在吃透教材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找准单位“1”,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难点是:理解分析数量关系,准确地列出方程。

 在教具学具的准备上,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这样更加直观易懂。

 三、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还提到: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是解决问题教学的特点,我着重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讲解法进行教学。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本节课我打算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和讨论交流法进行学习。自主探究法:本节课,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讨论交流法:我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发现与体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切磋交流,共同提高。

 四、说教学程序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四个环节: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总结升华。

(一)复习导入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基于此,我设计了这样几道题:

课件出示:1、找出下面这些句子中的单位“1”并列出等量关系式。 2、出示这样一道复习题:截至2003年底,布达拉宫共藏有67000件文物,已经注册的文物占文物总数的9/10,还有多少件文物没有注册?这是一道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先让学生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学生会出现这样两种解法:67000-67000×9/10,67000×(1-9/10),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该题的复习主要是为新知的探究铺路搭桥,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为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理念,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这一部分教学中,设置了以下几个层次:

 1、旧题延伸,引入课题

 教师在刚才的复习题的基础上进行改动,课件出示新信息:截至2003年底,已经注册的文物占文物总数的9\10,还有6700件没有注册。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布达拉宫共藏有多少件文物?

 2、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这道题是研究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只有让学生深入理解题意,了解此类题型的结构特征,把握题中所含的数量关系,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所以我让学生先审题(课件:1、审题)先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复述题意,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然后找出关键句子:已经注册的文物占文物总数的9\10,让学生用铅笔画出单位“1”:文物总数。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画线段图的经验,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图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一步一步讲解线段图的画法:用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总件数,因为注册的文物占总件数的9\10,所以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这其中的9份就是已注册的文物,剩下的就是没有注册的6700件,求总件数是多少。3、列出等量关系式。让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老师板书:总件数-已注册的件数=未注册的件数或总件数×(1-9\10)=未注册的件数。4、列方程求解。老师让学生观察这个数量关系,说说谁是已知的,谁是未知的,该选用什么样的方法解答。当确定好用方程解答后,让学生自己列方程解答,交流两种解答方法并订正,老师板书解答过程。这是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的方程,这是根据第二个等量关系式列出的方程。(点5)最后要提醒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3、教师总结,归纳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这两道解决问题有什么异同?

最后得出结论:相同点是:单位“1”相同,都是总件数。不同点是原来的解决问题单位“1”已知,这道解决问题单位“1”未知,用方程来解决。并总结出这类问题的解答步骤:

(1)审题找到单位“1”(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3)列出等量关系式(4)列方程求解(5)检验写出答案。

(三)巩固练习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能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

在此环节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基本练习。

要求学生读题,深入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找出数量关系式。强化难点,形成技能。

(2)对比练习

通过这道练习让学生对比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和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说说有什么异同。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