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92---93页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92---9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分一分并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明白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10块糖、图片
教学程序:
一、 导入
教师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出示)大家看,这是什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10块糖,如果每人分一块,这些糖最多能分给几个人?(学生回答后,电脑演示分的过程)
10块糖,除了可以每人分一块以外,还可以每人分几块?
二、 合作探究,在分一分的过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1、教师提要求,学生合作分糖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就请你们小组合作,按你们的想法动手分一分桌面上的糖,看最多能分给几个人。每分完一种,就把分的结果在这张作业纸上用水彩笔圈一圈。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想出的方法多。
2.展示交流:
(1)第一个小组汇报
师:听了他们的汇报,你有什么问题吗?
剩下的1块(2块)为什么不分了?
老师把他们的分法贴在黑板上。
(2)其他小组还有没有不同的?(学生介绍)
3.分类总结
(1)师:通过分糖,我们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法。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分法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我们就按大家说的,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一类是正好分完的,一类是有剩余的(教师把卡片分开贴)。经过这样一整理,是不是更清晰了?
(2)这些能正好分完的,你会列算式吗?(让学生列式,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师板书:10÷2=5,10÷5=2
(3)这些没有剩余的难不倒大家,那么,这边有剩余的分法,该怎样用算式表示呢?看第一种:“有10块糖,每人分3块,可以分给3个人,还剩1块”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看老师写一遍。板书:10÷3=3 ……1,读做:10除以3商3余1(生齐读)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3在这里表示3(人),1表示1(块),哪1块?
这种写法你会了吗?剩下这种分法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4.总结概念
师:今天我们学的除法与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有剩余)
总结:对!这些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知道吗?10叫……(被除数)3叫(除数),这个3叫(商),1叫……在这些除法算式中,像1、2这样剩余的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板书),像这样带有余数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板书)。
三、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1、通过分糖,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又带来了了一些糖,请看屏幕——有多少块?
(1)16块糖,如果每人分5块,最多可以分给几人?余几块?怎样列式?
(2)添上一块,现在有几块?17块糖,还是每人分5块,可以分给几人?余几块?怎样列式?
(3)再添上2块呢?
老师都添了这么多糖了,怎么还是只能分给3个人?
(4)再添一块,变成20块呢?最多能分给几个人?
这样列算式行吗?20÷5=3(人)……5(块)
讲解并演示:余下的5块又可以分给一个人,这5块再分给一个人,最后,3人变成了4人。
2、当每人分5块时,余5块可以再分给一个人,余5块不行,余6块行吗?为什么?余7块呢?
师:请你仔细观察每一个算式,比较一下每个算式中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总结:通过刚才的分糖过程,大家又发现了一条规律: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发现了这条规律,我们以后再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就可以用这条规律来检查以下做的对不对。
四、练习应用
1、质疑释疑——为什么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分一分,填一填。
11根小棒,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 )根,还剩( )根。
11÷2=□(根)……□(根)
3、94页第2题。
4、余数最大是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