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基本性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下册78页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讨论及“猜想——验证”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
辅助课件,若干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和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呈现现象
师:同学们,为了增加你们对科普知识的了解,学校利用校园科技周活动时间,专门做了一些关于科普知识的展板,想看吗?
(师利用课件呈现三幅关于“军事天地”,“生命起源”和“宇宙之谜”的版面。)
师:这是三块同样大小的展板,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生欣赏片刻)
师:认真观察这三块同样大小的展板,你能提出哪些关于分数的数学问题?
生1:每块展板的文字部分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
生2: ……
根据生提出的问题,师逐一让生回答,并板书: 1/2 2/4 4/8
[评析:通过情境创设,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科普展板入手,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在思考展板中存在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体验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师:认真观察每个展板的图片部分和它们所对应的分数,你认为这三个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生:我认为相等。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相等的?
生1:我们是用眼睛看出来的。
生2:……
师:你们都是看出来的,是不是真的相等呢?还需要我们想办法验证一下。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纸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办法验证一下是否相等?
[评析: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奇妙的发现。新课伊始,让学生大胆地猜想这三个分数存在怎样的关系,使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得以撞击,这不仅符合课标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提高创造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们的验证结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生1:我们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一下,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2表示,再对折一下,这一部分还可以用2/4表示,再继续对折,这一部分还可以用4/8表示,这一部分的大小始终不变,所以1/2=2/4=4/8。
生2:我们是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研究的,第一张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2表示;第二张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两份可以用2/4表示;第三张平均分成八份,其中的四份可以用4/8表示,三张长方形纸的面积相等,其中的一份、两份和四份面积也相等,所以1/2=2/4=4/8。
师:同意这几位同学的说法吗?(生点头)。通过动手操作,我们知道了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样?
生答后师板书:1/2=2/4=4/8
[评析:猜想不是目的,继而教师引导学生用实例验证猜想,并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方法,同时又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疑点的目的。]
二、发现规律,举例验证
师:(边指分数,边提问题):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先自己观察并想一想。(生慢慢地并陆续举起了手)
师: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评析: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
画,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过程,进而证实变化规律。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学习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又让学生亲历了分数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观察与思考向同学们展示汇报一下?
生1:我们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或4,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2:我们是从右向左观察的,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或4,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3:我们认为刚才几位同学的发现都不全面,从左向右观察,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从右向左观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也不变。由此,得出结论: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师:你们同意第三小组同学的发现吗?
师板书: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评析:我们知道,学生把“分数的基本性质”纳入自己认知体系中可能是残缺不全的、肤浅的。如何让学生的认识更深刻、更完整呢?教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愉悦的、快乐的、幸福的,也是终生难忘的。]
师: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适合这一组相等的分数,是不是也适合其他的分数呢?
(师在板书后面画上一个大大的“?”)
师: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来验证一下,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发现的规律,找几个分数,并想办法证明这几个分数是否相等。(师参与小组活动)
[评析:本环节教师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当学生通过活动直观地从图形中感受到几个相等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后,教师没有急于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继而又抛出一个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适合这一组相等的分数,是不是也适合其他的分数呢?”再次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学习中。]
师:哪位同学愿意代表小组向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的验证结果?(生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