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一、课前准备。
师:同学们都带圆规了吗?
生:带了。
师:那就请你们把圆规拿出来,再拿出准备好的白纸和一本练习本,本子可以垫在白纸下面。其余的都放到桌子里面去,数学书也用不着。
(生整理桌面上的东西)
师:我看到有人的桌子上有橡皮,谁把橡皮借我?
(一生递了上去。)
师:谢谢!还有吗?借我。
(又有几位递了上去。)
师(神秘地):老师借橡皮,干什么?
生:擦。
师反问:擦黑板?(全班都笑)
生1:用橡皮画圆。
生2:擦掉画的圆。
师(呵呵地笑):我借橡皮是为了让你没有橡皮!(全班错愕)没有橡皮下笔就会更慎重,想清楚了再写,但如果万一写错了,也没关系,就好好欣赏一下自己错的地方吧!
师: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学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当老师要求学生坐下时,发现学生们正要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转向听课教师)客人老师好!
师(谦虚地):这么一群有礼貌的孩子,碰到一个不礼貌的老师,那肯定是改变不礼貌的老师!
二、探究认识圆。
1.情境中导入圆。
师: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寻宝图上这样写着:宝物距离你左脚
师:如果用红点表示小明的左脚,
生:能。(动手画)
师:好了,同学们,我刚才看了一下你们画的图纸,有这样几种情况,我们一起来看。
(课件出示四种画法:以某固定点为起点,分别用尺子向左面,右面,上面,下面量出
师:还有吗?
课件继续演示:距离固定点
生随着点的增多,也跟着喊:还有,还有,还有……(一直到变成一个圆,众多的点一下子围成一条曲线时,学生也不由自主地说了声:没了。)(笑)
2.追问中认识圆。
师:你能告诉小明宝物在哪吗?
生:宝物在圆周上的任意一点上。
师(问大家):说的好不好?好的我们给他一点掌声。(学生鼓掌)
师反问:好在哪?
生:“任意”一词用得好!
师:圆上有多少个点?
生:无数个。
师:“圆周上”这词也好,不在圆内任意一点上,也不在圆外,而在圆上的任意一点。
师:宝物在怎样的一个圆上?
生:宝物在一个半径为
师:听得懂吗?
生:半径不懂。
师:谁听说过半径?什么是半径?
生:从中间的一个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就是半径。(板书:半径)
师:还有个词叫——?
生:直径。(板书:直径)
师:这个圆的直径长多少?
生:
师:宝物在一个半径为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思索片刻)生:因为他不知道这个圆在哪里。
师:怎么说就确定了?
生:以小明的左脚为圆心,在一个半径为
师:宝物在的地方为什么是个圆呢?
生:纸上没有指定一个确定的方向。
生2:因为只有圆上的点与圆心的长是相等的。
师:看来想要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要研究圆的特征。你觉得圆有哪些特征呢?
生:每个圆都有一个圆心,有半径,直径。
师:圆有角吗?
生:没有。
师:它是由曲线围成的。难怪数学家说:圆是最简单的,由一条曲线围成的。
生: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而且都相等。
师:用句古话来说:“圆,一中同长也。” ——墨子(板书)
师:“中”就是指什么?
生:圆心。
师:那“同长”呢?
生:半径相等。
师:那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它们是不是一中同长呢?
课件出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圆
生:不是。
师:为什么不是?
生:三角形有三个角,三角形的中心到顶点的距离是相等的,但到边上的距离就不相等了。
生2:因为圆有无数个角。
师:(笑)你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理解了,真特别,我们可以理解为圆没有角。
课件出示:椭圆
师;这个图形也没有角,也是由一条曲线围成,它一中同长吗?这个图形是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