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查找“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分数的初步认识
- ·下一篇文章:语文中考知识点答题技巧整理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将课本第1页的“复习”中的表格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问: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让两个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被乘数、乘数、积)
还可以叫什么?(因数)
2.复习整数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
出示小黑板的复习题。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他学生打开教科书,在书上自己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第2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第3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第4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反过来比较:
第3栏与第4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第2、1栏与第4栏比较呢?
说明:这个规律非常重要,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地掌握。
二、新课。
1.教学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例1的前半部分)
教师出示例1。
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该怎样列算式?(多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的列式写在黑板上。)
6.5×5表示什么意思?(5个6.5。)用加法算是:6.5+6.5+6.5+6.5+6.5
还表示什么?(求6.5的5倍是多少。)
讲解:过去我们学习的是整数乘以整数,今天我们列的乘法算式是小数乘以整数。同学们想一想,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相同不相同?(相同)
让两名学生说一说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教师板书: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教学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例1的后半部分)
问: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那么该怎样计算呢?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些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
先复习一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两个学生说一说。
讲解算法:小数乘法可以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进行计算。
板书:
如果把这个式子变成整数乘法,就要去掉小数点,那么这个式子就变成了什么?(65×5)教师在小数乘法的竖式右边写出整数乘法的竖式。
引导学生讨论:
扩大10倍 |
“另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没有)
“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另一个因数没有变化,那么新的积与原来的积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积比原来扩大了10倍。)
扩大10倍 |
缩小10倍 |
“要把325缩小10倍,就要把小数点怎样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板书:
扩大10倍 |
缩小10倍 |
“所以6.5×5的积应该是多少?(32.5)。
讲解:“买5米花布要用多少元?(32.5元)。在横式上写出得数,注明单位史称,板书答案。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先把被乘数看作整数,被乘数扩大10倍,这样乘出来的积也扩大1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要把乘出来的积再缩小10倍。
3.基本练习。
做教科书第1页下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及存在问题。
集体订正时,让两名学习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特别要让学生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例题的异同。(这道题被乘数有两位小数,都是小数乘以整数。)使学生认识到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应该一样。
三、巩固练习。
1. 做练习一的第1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可有意识地让中差生说,并按照下面的问题顺序回答:读算式;说出是什么数乘以什么数;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 做练习一的第2题。
让学生再说一说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做练习一第3题的前两道小题。
学生独立计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让计算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使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四、小结。
引导学生根据例题与练习中被乘数的小数位数的不同情况,总结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以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五、作业。
练习一的第3题的后四道小题,第4题。
第二课时:小数乘以整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练习。
教学要求:加深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并能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再口算。
0.9×4 0.3×3 0.1×15 2.5×4 0.7×5 1.11×8
二、口答。
1.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扩大几倍?
2.一个因数扩大100倍,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缩小几倍?
3.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后各扩大多少倍?
0.3 0.785 2.008 0.012 3.12
三、计算。
4.96×17 3.125×18 0.306×15
板演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四、根据意义列式并计算。
1.48个1.5是多少? 2.0.125的16倍是多少?
五、根据25×5=125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2.5×5 0.25×5 0.025×5
六、改错题。(找出错在哪里,并订正)
七、列式解答。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45.5千米,4小时到达,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0.3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八、课堂练习。
做一课一练相关内容。
第三课时:小数乘以小数(一)
教学内容:课本P2例2及“做一做”题目,练习一的第5、6题。
教学要求:掌握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各题的意义,再口算出结果。
1.5×3 0.08×8 0.25×4 1.25×8
10.5×50 0.06×80 0.09×800 2.19×0
2.指名板演。(与口算同时进行)
1.25×32 2.04×46 0.012×180
评讲板演题,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3.观察下面各组题,说一说被乘数、乘数都变化了,积是怎样变化的?
3×5= |
7×6= |
30×5= |
70×6= |
30×50= |
70×60= |
300×500= |
700×600= |
通过观察,小结出积的变化规律是:积扩大的倍数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积。
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三、新授。
教学例2:
出示例2:花布每米6.5元,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
1.讲一个数乘以纯小数的意义。
(1)读题,审题。
(2)6.5是什么量?(单价)0.5米、0.82米各是什么量?(数量)问题求什么?(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式是:总价=单价×数量。
按照这样的数量关系,求0.5(或0.82)米用多少元,该怎么列式?(6.5×0.5 6.5×0.82)
这是小数乘以小数,表示什么意义?请看例2 的图。
从图中看出0.5米是1米的十分之五,所以用的钱是1米的一半,即6.5元的十分之五,6.5×0.5表示求6.5的十分之五是多少;0.82是1米的百分之八十二,所以买0.82米的总价是6.5的百分之八十二,6.5×0.82表示求6.5的百分之八十二是多少?
这说是说:一个数乘以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2.讲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对照算式,启发谈话。
(1)被乘数、乘数都是小数,应该怎么办?
(2)要把它们变成整数,被乘数、乘数应分别扩大多少倍?
(3)被乘数、乘数都扩大了10倍后,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积扩大了多少倍?为了使积不变,应该怎么处理?
(4)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如下:
缩小100倍 |
扩大10倍 |
扩大10倍 |
(5)学生尝试练习。
用同样的方法讲清6.5×0.82计算过程。
(6)小结。
比较被乘数、乘数小数位数之和与积的小数位数后,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3上面的“做一做”题目。
1.67×0.3 2.14×6.2
2.不用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积有几位小数。
2.7×5.2 0.25×0.47 7.8×0.34 3.9×1.05 0.38×4.54 0.19×0.1
五、课堂练习。
练习一的第5、6题。
第四课时:小数乘以小数(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3页例3,练习一的7-11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懂得在点积的小数点时,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练习一的第6题,你是根据什么说出积有几位小数?
2.计算6.15×0.32 7.3×0.16
板演后请学生讲一讲计算过程。
二、揭示课题。
三、新授。
1.出示例3:0.056×0.15
2.学生尝试,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新问题?(乘积的位数比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少。)
3.应该怎么办?为什么要在前面用0补足?补足是什么意思?
4.小结:在点小数点时,乘得的积小数的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
0.056×0.15=0.0084
1.练一练 0.025×0.006
2.在下面各题里积里点上小数点。
注意:在点小数点时,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补足后小数末尾的“0”要划去。
3.练习一的第8题填表。
4.补充题。
0.125×0.018 0.092×0.103 0.007×0.019
五、课堂练习。
练习一的第10、11题。
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小数乘以小数(三)
教学内容:课本第3页例4及“做一做”题目,练习一的第12题、第14题、第16题前两行。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法则,懂得乘数是带小数的小数乘法的意义,明确积与因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一的第14题)
2.计算下面各题,并讲一讲计算过程及算式表示意义。
1.7×0.025 0.012×5 0.308×0.0015
二、揭示课题。
三、新授。
1.教学例4。
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18.5吨,九月份产的奶是八月份的2.4倍,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1)读题,审题,列式。
(2)讲清18.5×2.4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3)学生计算,解答。
2.讲解积与因数的关系。
练习: 0.07×0.8 2.8×0.95 1.45×1.2 0.72×1.01
学生分组计算后观察:前两道算式和后两道算式被乘数和积的大小。
小结: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四、巩固练习。
1.说出下面算式表示意义,后计算。
1.25×50 表示50个1.25
0.372×0.12 表示0.372的百分之十二。
0.128×1.25 表示0.128的1.25倍
2.在□内填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
11.9×0.9□11.9 0.32×1.01□0.32 22.3×1.0□22.3 0.86×1.4□1.4
五、课堂练习。
练习一的第12题、16题前两行。
第六课时:小数乘以小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小数乘以小数练习。
教学要求:掌握小数乘法法则,系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0.4×5 1.3×0.2 0.125×8 0.25×10 0.01×0.01 0.12×0.4 0.786×0.1
4.012×0 0.001×0.046 0.001×1000
二、说出下列算式表示意义。
0.42×3 表示3个0.42。
3×0.42 表示3的百分之四十二。
0.42×3.8 表示0.42的3.8倍。
3.8×0.42 表示3.8的百分之四十二。
三、列式计算。
(1)38个0.125相加是多少?
(2)2.82的一半是多少?
(3)0.038的十分之二是多少?
(4)3.25的1.44倍是多少?
四、在○里填上“﹥”、“﹤”或“=”。
2.5×1.01○2.5 0.42×0.99○0.42 0.1×0.001○0.0001 1.01×0.99○0.99
0.25×10○25×0.1 21.5×2○21.5+21.5 4.25×3.8○38×0.425 88×1.2○8.8×1.21
五、列竖式计算。
0.32×1.25 0.58+0.942 4.8-0.008
计算后,比较小数加、减法与乘法的计算法则的不同点,列竖式的注意点。
六、不用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积是几位小数。
0.12×0.038 0.24×1.92 4.707×0.01
七、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第13、15题,指导做20、21题。
独立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的第三行,第18,19题。
第七课时: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七页的例五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求积的近似值的必要性,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实际需要与题目要求正确地求积的近似值。
教具准备:小黑板准备以下的表格:
|
保留一位小数 |
保留两位小数 |
保留整数 |
1.283 |
|
|
|
5.904 |
|
|
|
2.876 |
|
|
|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8´4 0.32´2 0.8´12.5
7.8´0.01 3.2´0.2 0.08´0.08
9.3´0.01 8.42+5.8 4.8-0.48
选其中几题讲一讲算式的意义。
2、出示小黑板。
说明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位小数的近似值。指名让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的。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师: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2、教授新课。
出示例5。指名读题,说计算方法,列式。
问: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单价´数量=总价)
指名学生板演:
0.92´49.2=45.264(元)
问:1)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分)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哪个数位?(百分位)
3)现在我们算出的积有几位小数?(三位小数)
教师说明:“在收付现款时,通常只算到`分`。然后问: 4)要精确到分该怎么办?(保留两位小数)
5)那么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多少?(45.26元)
教师板书:
0.92´49.2»45.26(元)
答:应付菜款45.26元。
3、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或题目要求取近似值,取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是几,要保留两位小数,就看第三位小数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
例如: 3.952»3.95(保留两小数或精确到百分位)
3.952»4.0(保留一位小数或精确到十分位)
3.952»4(保留整数或精确到个位)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七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提示:求付款的题目没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时,都要以元为单元保留两位小数。
对于第2 题,由于这道题只有两位小数,不必再求近似数。在以后做题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或实际情况来判断。
2.练习二的第1-4题。
第1、2题的第一小题。
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发票中文字。告诉学生发票中的“金额”就是总价。并向学生说明填写的方法。填完后,集体订正时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填写的。
课后小结:
第八课时:小数连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例六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并能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0.7´0.7 1.2´0.4 0.01´0.03 0.17´0.02 0.025´0.4 25´4´8
口算完,要求学生说出最后一题运算顺序。
计算。
12´5´60 30´7+85 250´4-200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让中、下生说一说。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今天我们就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看谁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把新知识学得又快又好。(板书:连乘、乘加、乘减)
2.教学例6。
出示例题:光明小学的同学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读题,让一学生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问:这道题第一步先算什么?再求什么?(先算每棵蓖麻子可榨油多少千克,再求300棵收的蓖麻子可榨油多少千克)
算式中有几步计算?(两步)
是什么式题?(连乘式题)
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不是,又有小数又有整数)
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题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0.45´0.18)
学生独立算完,一学生到黑板板演。
小结:小数连乘与整数连乘计算顺序一样,无括号时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3.讲解连乘算式的意义、读法。
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
0.45´300´0.18
0.45´(0.18´300)
这几种算式怎样读?
0.45´300´0.18 读作:0.45与0.18的积乘以300
0.45´(0.18´300) 读作:0.45乘以0.18与300的积。
这几道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让学生解释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先读算式,再计算下面各题。
0.82´1.2´5.2 1.5´3.4´0.84
72´0.81+10.4 7.06´2.4-5.7
2、文字题。
⑴4.5乘以0.4与0.25的积,结果是多少?
4.5´(0.4´0.25)
⑵3.12与0.8的积乘以0.29,得多少?
3.12´0.8´0.29
⑶4.19与5.21的和乘以3.8,积是多少?
(4.19+5.21) ´3.8
⑷5.1与4.6的差乘以3.8,积是多少?
(5.1-4.6) ´3.8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1-4题。
课后小结:
第九课时: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9-10页。
教学目的:会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应用于小数的计算,并会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5´4 |
1.25´0.8 |
32´25´4 |
0.5´200 |
0.5´1.01 |
125´18´8 |
问:连乘的式题你是怎么算的?
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
(主要从运算定律的内容、运算定律的字母表达式、举例说明应用运算定律怎样使计算简便来说明)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a´b=b´a (a´b)´c=a´(b´c) (a+b) ´c=a´c+b´c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46´4 |
47´8´125 |
48´99 |
54´61+61´46 |
3.分组计算下面各题。
0.7´1.2 |
1.2´0.7 |
(0.8´0.5) ´0.4 |
0.8´(0.5´0.4) |
(2.4+3.6) ´0.5 |
2.4´0.5+3.6´0.5 |
左边和右边对应算式结果相同吗?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为什么?
4.小结: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小数乘法也可以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二、新授。
学生尝试计算。
0.25´4.78´4 =0.25´4´4.78 =1´4.78 =4.78 |
0.65´201 =0.65´(200+1) =0.65´200+0.65´1 =130+0.65 =130.65 |
学生板演后,要讲出简算依据。
小结:运用定律计算,如果能设法使一个因数转化为整百数或者两个因数相乘的积为整百数就能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0.125´4´8 |
3.2´1.25 |
0.5´0.46+0.5´0.54 |
2.5´99 |
2.课本第10页做一做。
四、作业。
练习三第3、4、5题。
课后小结:
第十课时:小数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取近似值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取积的近似值,熟练运用定律使一些小数乘法运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口算。
4.3´0.2 |
0.008´1.25 |
0.13´0.4 |
1.5´0.4 |
0.25´400 |
1.6´0.5 |
0.25´68´40 |
16´0.5 |
2.计算46.15´0.23 要求积分别保留整数、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0.125´13´8 |
3.4´99 |
32´2.5 |
0.42´72+38´0.42 |
2.5´0.8´4´1.25 |
|
4.改错题.
(1) 1.074´5.8=0.62292
(2) 0.7´0.9=0.6(保留一位小数)
(3) 4.25 |
(4) |
0.15 |
|
×4.6 |
|
×2.34 |
|
2550 |
|
60 |
|
1700 |
|
45 |
|
|
|
30 |
|
|
|
0.00810 |
|
5.判断题.
(1) 0.8´5与5´0.8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 )
(2) 3.95保留一位小数是4。( )
(3)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用于小数乘法。( )
(4) 4´3.5表示4个3.5是多少?( )
(5) 列竖式计算时,要把因数中小数点齐。( )
二、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三第6题,第14题、1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