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23 08:44:54

一:教学内容: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材第18页)。
二: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又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关于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新教材中没有给出计算公式,而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有利于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表面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比较抽象。虽然五年级学生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
四: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与数学思考。

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的魅力。
五:教学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以及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长方体的展开图、正方体的展开图 ;

学具准备:大小不一的长方体纸盒和小剪刀。
七: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比较法”等。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在新课开始,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从生活实际引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还数学的原始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始提问,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1、师生对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你能想象出长方体是一种什么形状的物体吗?那正方体呢?(给学生留一会思考时间)

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哪个小组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组装起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要求:选用桌上的材料制作一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封闭纸盒),3分钟可以吗?
2、学生分小组制作纸盒,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时注意观察小组合作时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指导。)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

 (关注弱势小组,并给他们展示的机会)
X小组还没有做好,但是我发现这个小组已经设计好了,请他们小组把设计意图跟大家说说,好吗?

小组同学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课开始时,采用动手制作纸盒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有效回顾,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关于这两个纸盒,你们还想知道点什么?(预设学生问题)
我想知道这个长方体纸盒长、宽、高各是多少?

我想知道这个纸盒各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我想知道这些纸盒是不是一样大?

我想知道做这个纸盒要多大的一块纸板?
……

【设计意图】用学生自己制作的纸盒作为研究对象更能够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关于这两个纸盒,你们还想知道点什么?”的提问,唤起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相互启发下,引导他们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

1、引导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猜一猜,那个纸盒用的硬纸板多?

学生猜测
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引出可以计算他们所用纸板的面积,然后再比较。
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
充分把权力放给学生,各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分析和思考,再决定用什么方法进行解答。

比较小结
2、自主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那这个正方体纸盒的面积你会解决吗?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新的知识。依据学生已有的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经验,对正方体表面积问题的解决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不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而且更好的理解了计算的方法,发展了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追问:那么,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小组讨论
三、及时巩固,多层次练习

     1、尝试性练习(学生独立做练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
     2、基础性练习(做教材中基本习题)

     3、综合性练习(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做不同的要求)
       一间教室,长8米,宽6米,高4米。要粉刷教室的屋顶和四面墙壁,除去门窗和黑版面积25.4平方米,(1)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若平均每平方米需涂料200克,一共需涂料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课堂练习既有基础性的联系,又有提高性练习,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四、全课小结

五、课外延伸
提问:我们知道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求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怎样求不做上盖的木箱的面积呢?(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课后可以到生活中找一些这样的例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数学回到生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求不做上盖的木箱的面积,让学生在新的情况下,通过观察,灵活应用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解题,使学生在研究、讨论、探索的过程中发展智能。体会生活中长方体表面积是变化的,只有活学活用,才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后反思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时我从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操作活动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探索研究,最终让学生自己理解“长方体表面积”这一概念的实质,获取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大致如下
1、学生自制长方体纸盒,提出研究问题

2、小组探索研究,完成新知构建
3、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拓展和应用

 
     本节课在设计上比较注重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特点,为学生提供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自己知识体系的建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本节课在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都做了很好的尝试。不愧是同学科老师集体研修的成果。

 
 

 

                            研修心得

                               ___国培计划促我成长

     
短短两个月的“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即将结束,回顾这些日子的学习培训,感觉既忙碌又充实,收获颇多。研修期间,我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及时积极认真的参与培训的全过程。通过专家讲座、名师课堂、在线研讨和各种文本案例,声声入耳,字字入心,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用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课堂、思考教育。我们的知识范畴,精神境界无声地延伸,再延伸……

这种无需“走出去”,就能得到培训学习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吴正宪、周位等一些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念时时在冲洗着我的头脑;在培训中我还利用qq群同班上各位优秀的教师就有关教学上的困惑及相关主题进行了交流,不但提高了理论和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可以说这种“贴近地面”的培训不断促我成长。
一、在学习中提升

听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解读,我知道了当老师既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大爱无痕;通过模块二的学习,我知道了如何做案例分析;模块三的学习,又使我懂得了如何做课例分析及教学前测;知行阶段又使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上述知识,还得具有课堂观察和课例研究的能力。审视自己的教学,所有这些不尽使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二、在感悟中提升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大家对学生评价方式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实践,近年来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研究,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就是学生的成长记录和标志性成果,包括研究性学习成果、动手实践、发明创造等资料,听了专家的讲座,我对自己在数学方面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进行了再思考。
三、在反思中行动

这次国培计划的培训学习,使我对学生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理解,也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改变学生只会被动的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会主动提出并解决问题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我所设计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集集体智慧,通过研修学习后,重新设计的成果。
培训研修暂告段落,但终身学习还在继续。理论指导行动,目标牵引过程,学习灵活了我们的头脑,活跃了我们的思想,给了我们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在此,我想说——

国培路上,我们相约前行;
研修路上,我们幸福成长。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