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 学 设 计
班 级 |
五年一班 |
教 者 |
刘喜贵 |
课 题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
||
教学目标 |
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 识别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会看长方体、正方体的直观 图,会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 3、 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渗透学习目 的性教育。 |
||
教学重点 |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
||
教学难点 |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
||
教具准备 |
长方体、正方体实物、电脑课件 |
||
教学方法 |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合作、交流、创新 |
||
教学过程: |
|||
一、导引目标 1、 口算练习。 2、 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3、 出示各种平面图形,提问: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4、 平面图形我们认识了,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 5、 出示实物。指出: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6、 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板 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 ⑴认识长方体的面。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盒子: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⑵认识长方体的棱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个侧面相交的地方。教师指出:这叫长方体的 棱。 ①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 ②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⑶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①让学生用手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教师指出:这叫长方体的顶点。 ②请同学们数一数,一个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顶点? ⑷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①学生小组讨论归纳。 ②教师概括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⑸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①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盒子,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个面? ②那么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呢? ③电脑演示画图过程。 ⑹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2。 ①出示长方体框架,让学生观察讨论:长方体的12条棱可分成几组?怎样分? ②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③教师讲述: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⑺做一做: 用硬纸做一个长方体,量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 认识正方体 ⑴出示魔方玩具,指出:正方体。 |
|||
⑵拿出正方体的纸盒,观察,小组合作学习: ①它的各个面有什么特点? ②它所有的棱有什么特点? ③它有多少个顶点? ⑶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⑷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来观察讨论: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⑸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三、巩固与创新应用 1、 填空: ⑴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相对的棱的长度﹙﹚,相对的面﹙﹚。 ⑵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它的棱﹙﹚,每个面﹙﹚。 2、 判断: ⑴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形状都是长方体。﹙﹚ ⑵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⑶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3、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一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4、2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可以摆几种?每种长方体的长、 宽、高是多少厘米。 四、反思小结: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你最难忘的一点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的2、3、5。 |
|||
板 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面 棱 顶点 长方体 6个 12条 8个 正方体 6个 12条 8个 |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