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数学界冒出的奇葩--记应用数学所研究员堵丁柱
在堵丁柱的论文目录分类中有可靠性理论题目。他对这方面的研究是从证明德曼·勒伯曼和罗斯猜测开始的。他们的猜测是关一种概率模型中几个性质相同但工作概率不同的部件的最优分配。堵丁柱与黄光明合作,在1982年年初得出完全的证明,并且建立了一些较一般的定理用于解决最优分配的问题。在纽约期弟文斯工学院举办的可靠性会议上,他被邀请报告了该问题及有关成果。
在麻省理学院的研究工作中,堵丁柱给克拉依曼教授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他本人的一个猜测的证明。这个猜测是关于曼哈顿格中具有给定直径最大的集约性质。教授万没有想到,这位中国学者在证明中使用了与他提出猜测论文中相同的技巧,在不长的时间里却获得了出人意外的成功。
让中国的数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在伯克利期间,堵丁柱和陈省身教授经常在一起谈心。他们的研究领域不同,但却说得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要让中国的数学界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有一次,他们谈到这样一个问题:要让中国的数学界走在世界前列,就要有人作出一定的牺牲,起纽带作用,回到目前还落后的祖国去工作。这对研究工作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年轻博士们来说不能不是一个难题。堵丁柱说,这种牺牲是值得的,他一定会在祖国大陆上与陈先生相会。
堵丁柱说到做到,就在他事业上一帆风顺蒸蒸日上的时候,毅然作出了马上回国的决定,弃麻省理工学院的名位高薪不顾,可以得到绿卡也不动心,扔下洋房,卖掉汽车,携妻子返回祖国。有人感到不理解。他朴实地说,很难回答为什么要回来的问题。回国,谈不上崇高。从良心上讲一种责任,受了国家这么多年的培养,总觉得有点儿欠。我只觉得,年轻时不回国效力,等老了会感到遗憾的。
科学家看重自己的生命,国内的研究工作条件明摆着不如国外,个人的事业不能不受影响。堵丁柱对此也有他的见解。他认为,对科学家来说,事业有两种,一种是完全科学上的事业,就是指在科学上作出很大的结果。另一种是让落后的赶上先进行列,这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他说,我回到祖国,可能研究工作会受到一些影响,但在第二种事业上我可能会有所补偿。语调平缓却是掷地有声。
堵丁柱学成回国三年坚持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研究,在数学的王国里遨游,终于攻克了期坦纳比难题,他并未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为了在计算机科研领域占一席之地,参与国际的激烈的竞争,他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新的领域,并且为推动我国与国际的数学界交往,开扩青年科学工作者的眼界,他在周光召院长的资助下创办了系列数学国际会议,现已开过三次,并著书立说,指导国内外学生瞄准数学领域的重大课题进行攻关。
事业上的成就卓著的人可以称作是明星,可是这两个字怎么能包容下堵丁柱那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呢?他是一个普通人,他又是被耽搁的一代人中的杰出代表。他没有怨天尤人去诅咒命运不公,更不肯无所作为地在叹息中消沉。他有坚定的信念和乐观向上,他说后天的努力比天才更重要,他有执着的追求,所以他成功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也将因这一代人的崛起而更有希望!
(袁硕焱 刘振坤))(选自《当代中国青年科学家传》199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