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沉和浮》教案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4-07 20:39:07

教学目标:
一、 科学探究目标
1
、 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为什么在第一个水槽里会是沉的,在第二个水槽里全变浮了?学生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探究科学。
2
、 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瓶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会验证结论。
3
、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观察到二号水槽里的滴液变干后留下的白色粉末痕迹,能推测马铃薯上浮的原因。
4
、 会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两种滴液变干后看痕迹的活动。设计自己调一瓶盐水来验证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
5
、 学会合作探究。会做实验记录。并能用文字交流。
6
、使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帮着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 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能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会合作的愉快。
2
、 在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乐趣和好奇心。
3
、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启发他们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三、 科学知识目标
1
、 通过探究体验到盐水比清水浮力大,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

                   盐水重         浮力大

 相同体积时       
                   
清水清          浮力小
知道相同体积的液体越重的浮力越大,越轻的浮力越小。

  2、探究让学生经历通过控制变量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小组试验观察用:酒精灯、铁片量片、木夹、打火机。
小组试验观察用:大玻璃瓶、搅拌棒、食盐、勺等。
 
教师准备:玻璃水槽两个分别成清水和盐水、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天平一架、量筒一只、大小相同的塑料杯两个、铜快、滴管。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发、观察法、试验法。
教材分析: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中《沉和浮》单元中的第课。本单元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在认知发生矛盾冲突及产生问题时引导和驱动的。本课使学生经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记录的科学探究过程。这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是很有帮助的。他是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我在本课中,从学生认知发生冲突及产生问题是来引导和驱动教学活动过程,并让学生亲力整个过程。
一、观察马铃薯沉和浮的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
  
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为什么在一号水槽里全是沉的,在二号水槽里全是浮的?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这个时候的沉浮与马铃薯本身的大小、轻重都没有关系。那么是什么引起了马铃薯的沉浮变化呢?学生从马铃薯的沉浮现象中产生了新的关于物体沉浮和什么有关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发现问题的过程。同时又是它的在一次经历通过变量来分析原因的过程。 
二、研讨马铃薯的沉浮与盐水和水有关
   
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会试着做出这样的推测:两个水槽里的水不一样。用什么方法来观察两个水槽里的水不一样呢?通过这个问题是学生经历观察方法的设计、改进的过程。从而证实了2号水槽里是盐水。水里溶解了盐以后是马铃薯浮了起来。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制作一瓶盐水。来验证马铃薯在盐水中能浮起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过程。所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产生问题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推测和验证的过程。
三、研讨马铃薯的沉浮与液体有关
   
通过前面的推测和实验观察,发现马铃薯的沉浮原来与水槽里的液体有关。学生在实验中会提出新问题,为什么马铃薯在清水中沉?在盐水中变浮呢?根据这一问题,先让学生推测一下盐水重还是清水重?在讨论怎样比较盐水与清水的轻重?教师演示试验验证。相同体积下:盐水中,浮力大;清水轻,浮力小。
讨论: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关系么?有什么关系?有关系。相同体积下:越重的液体浮力越大,越轻的液体浮力越小。  
四、拓展
  
观察铜块在清水中、盐水中都沉,在水银中飘浮为什么?来进一步理解体积向同时,越重的液体浮力越大。
教师介绍死海情况,激发学生会家继续揭开死海奇观之谜。鼓励学生阅读,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信息,丰富自己的认识。

教学实录: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师:这是什么?
生:土豆。(齐答)
师:也叫什么?
生:马铃薯(齐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极书课题)
谁来说一说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
生:大的沉 小的浮。
生:大小都是沉的。
生:大小都是浮的。
生:小的沉大的浮。
师:要看一看到底是沉还是浮。可以把放入水中。(教师把大的放入清水中小的放入盐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生:我看到大的马铃薯在水中沉,小的马铃薯在水中浮着。因为小的很小所以浮,大的很大所以沉。
生:因为小的轻所以浮,大的重所以沉。
师:是这样的吗?(教师演示把两个马铃薯都拿出来放在1号水槽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演示把两个马铃薯都拿出来放在2号水槽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马铃薯的沉浮和什么有关系?
生:在1号水槽里两个马铃薯都沉在水底;在2号水槽里两个马铃薯都浮在水面上。
生:马铃薯的沉浮和大小没关系。
生:马铃薯的沉浮和轻重没关系。
生:马铃薯的沉浮可能和这两盆水有关系。
生:可能这两盆水不一样。
师:怎样才能知道这两盆水不一样呢?
生:用眼睛看颜色(同学走到台前看)颜色一样。
生:用鼻闻气味。(同学走到台前闻)都没有气味。
生:用手摸一下。(同学走到台前摸)手感都一样。
生:比较水的多少。(同学走到台前比较)水量一样。
生:用耳听一听。(同学走到台前听)都没有声音。
生:用嘴尝一尝味道。
师:在不知道实验液体是什么时,不能轻易用嘴尝不卫生。
生:把两盆水都放在太阳底下晒 用蒸发方法来观察。
师: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生:水被太阳晒干了,水里的东西就剩下了。
师:把水放在太阳底下,等它蒸发非常好。但是时间太长了。能不能使它干的快一点?
生:能 、用火加热。
师:恩  用火加热是个好办法。观察桌上的材料,都有什么?你能用桌上的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使水快点蒸发完进行观察吗?
生:桌上有酒精灯、打火机、两个铁片、试管夹、实验表格。
生:(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分组汇报方案
生:用木夹夹住一号铁片,铁片上放些一号水槽里的水。再把2号水槽里的水放些在2号铁片上。分别用酒精灯加热。把实验现象填写在实验表上。
生:注意点燃酒精灯后要小心,别烫手。(教师在每组铁片上滴一种水样,学生分组用铁片 在酒精灯上加热。)
学生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效果明显,盐水中析出了白末,学生非常兴奋。)
师:你们组有什么发现?
生:我组2号水槽蒸发 后有白色粉末留下,1号水槽水蒸发后没有留下痕迹。所以1号水槽里是水。2号水槽里不知放了什么?
生:放的是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白色粉末我尝了 是咸的。又是白色粉末,所以是盐。
师:对。2水槽是老师放了大量盐溶解以后的盐水。那白色粉末就是盐。不信你尝一点试试。什么味道?
生:(学生尝)确定白色粉末就是盐。咸的
师:2号水槽里的马铃薯都浮了起来和什么有关系?
生:和盐有关系。(齐答)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凭盐水,让你们组内的马铃薯浮起来?
生:想(齐答)
师: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瓶、盐、马铃薯、搅拌棒。分组讨论利用提供的材料自己设计实验过程。组长派一名同学领实验用品,把上次实验用品送回。
生:先把盐放入玻璃杯中,放多一些,再接一些水,用搅拌棒搅拌都溶解了。再把马铃薯放入水中就浮了起来。
师:如果不浮呢?
生:我给他补充。如果不浮证明盐少了,或搅拌不匀,就再放一些盐,再搅拌。把土豆放进去,如果 还不浮就不断加盐不断搅拌,一直到土豆浮起来为止。
生: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加了盐的水土豆就浮了起来?
师:你提的真好,马上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把瓶里放三分之二的水,再把土豆放入水里看是沉还是浮。放一勺盐搅动,再放一勺盐,搅动````````。直到土豆浮起来为止。
师: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开始做实验。
生:(分组做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一组汇报:我们组放第一勺土豆是沉的;放第二勺土豆是浮的;一直放到第五勺土豆还是浮的;放第六勺盐以后,土豆变浮了。我们发现水中加了盐以后,马铃薯就浮了起来。马铃薯的沉浮和水中溶解盐多少有关系。
生:二组汇报:我们组在水中放了一勺盐、二勺盐、三勺盐、四勺盐,土豆都是沉的。放了5勺盐后土豆变浮了。我们组发现水中加盐越多浮力越大。
生:王双戌组汇报:我们组在水中放了1勺盐、2勺盐、3勺盐、4勺盐、5勺盐、6勺盐以后土豆是沉的,放了第7勺盐以后土豆变浮了。
生: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有的组在5勺盐时浮了起来。有的组在7勺盐时浮了起来,为什么
   
每组的数据会不一样呢?
生:每组一勺盐的标准不一样。所以造成每组勺数的量不一样,才会产生这种现象。
师:从刚才做的实验知道,水中溶解了盐以后,土豆会浮了起来。为什么?
生:水中加了盐以后浮力大,清水中浮力小。
生:盐水比重大 清水比重小。
师:盐水和清水比较,谁重谁清呢?
生:盐水重 清水轻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水中加了盐 盐水就重了。
师:到底谁轻谁重,我们用天平称一下就知道了。
  
我这准备了天平,纸杯,量筒等工具。谁来说说如何称出盐水和清水 谁轻谁重。
生:用两个相同重量纸杯,分别把相同体积的盐水和清水,放在天平上称一称,哪边沉下去
   
哪边重。(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方法演示实验)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盐水杯沉下去盐水重,清水杯浮起来 清水轻。(教师板书)
师:物体的沉浮和液体有 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生:有(齐答)
生:在体积相同条件下,重的液体浮力大;轻的液体浮力小。
师:(展示铜块)你们猜铜块在清水中会怎样?在盐水中会怎样呢?
生:在清水中沉 在盐水中浮。
师:验证一下(教师演示实验)
生:铜块在清水中沉,在盐水中也沉。(看实物投影。在水银中漂浮的铜法码)
师:为什么铜块在清水和盐水中沉,而在水银中浮起来呢?
生:水银重。
师:在什么条件下?
生:在体积相同条件下,水银比清水和盐水重,所以浮力大。能使铜浮起来。
师:你们知道死海吗?
师:在死海中没有鱼类生存,也没有植物生长,两岸树木花草稀有,也没有鸟飞到这里来。
在死海中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沉下去淹死,人们可以在海上自由漂浮,可以做出
各种姿势 ,还能看书看报。想不想知道为什么?
生:想(齐答)
师:回家查找资料,看看为什么在死海中有那么多奇特的现象。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