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教案《欢乐的村寨》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2-07 08:19:22

人音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教案欢乐的村寨
教学目标:

一、我国是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进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二、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三、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   2、学习切分音的音乐知识。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同学们给你们猜个谜语,听听下面一段音乐,考考你们的耳朵,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演奏的乐队是中国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揭示并解释课题。

2、设问: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边寨”是什么地方?
3、聆听、熟悉各主题,要求学生在播放某一主题时就在课本的谱例上指出是第几主题,并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练习。

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 仔细聆听,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主题的序号。
5、师生讨论: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示各主题的舞蹈场面。

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
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

2)聆听全曲,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面。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以地理地貌知识导入:

青藏高原海拔几千米,世界屋瘠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公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二、学习歌曲。

1)听范唱,初步感受音乐风格。
2)复习6/8拍的指挥图式,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注意唱好连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
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

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
6)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及藏族基本舞蹈动作边唱边表演,表达藏族同胞欢乐的情绪。

三、老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我国的云南省地处西南,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彝族、傣族等。在云南的西盟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俗一样古朴、粗犷,请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二、欣赏乐曲
1、初步欣赏,感受乐曲风格。

2、学唱前6小节,思考:在曲调出现最多的音,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音?
3、再次复听乐曲,在结束句时全体一起唱“江三木罗。”

4、反复聆听,学生可以即兴舞蹈,可以选择打击乐,可以拍手、跺脚随音乐拍击。总之形成一个载歌载舞的场面,犹如身临其境,以欢乐的情绪表现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
第四课时

一、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
   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升起篝火围在火烫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的时光。这是侗族人民的风俗。你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

二、欣赏《迷人的火塘》
1、听范唱,初步感受旋律。

2、老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都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解决切分节奏。

4、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
5、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二乐句,并能流畅地唱好。

6、分声部演唱。
7、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

8、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
2、情景表演。

四、小结。………………………………【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