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行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观摩与学术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教材分析:《光的行进》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与色彩》单元的第一课。本课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在认识光源的基础上,探究光在同一物质中的行进路线。具体分为两部分:(1)认识各种各样的光源;(2)探究光在空气中是直线行进的。
光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或多或少已经积累一些生活经验,但大部分学生不关注光的直线传播特点。而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去关注生活中的光现象,去发现光的传播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一、预期学习结果
1.能够运用生活实例、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搜集证据,验证“光是沿着直线行进” 的,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
2.了解什么是“光源”,能识别光源;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光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举例、观察、实验等方法搜集证据,证实“光沿直线行进”的,并能够解释相关现象。
2.难点:设计对比性实验,验证“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带孔的卡片、成像屏、、细直铁丝、激光笔、喷壶、玻璃水槽、手电筒。
四、教学过程设计
【课题导入】(运用美丽的节日夜景多媒体课件和谜语小诗导入)
1、师:“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2、学生猜一猜。
3、师:光与我们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关于“光与色彩”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4、学生:谈谈关于光与色彩都有哪些了解。
【学习过程】
1、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发光?
2、学生自主学习:参考教材第16页、17页的文字、图片以及多媒体课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交流研讨,完成以下学习内容。
1.什么是光源?光源有哪些种类?
自然光:
人造光:
我还可以按这样的标准给光源分类:
我们发现: 的物体叫做光源。
(设计意图:以谜语小诗导入,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明确了本节课的探究内容。学生没有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概念,因此,应由教师引出这样的概念,学生以此进行分类。)
学生汇报:
2.自主探究: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怎样传播的?
(提示:观察教材17页的插图和多媒体课件分析光的行进路线并填写记录)
(1)汽车的灯光:
(2)树林中的光线:
(3)云彩中的光线:
我们发现,光的行进路线是
(4)学生汇报: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自的发现,小组间相互评议、达成共识。
(设计意图:科学课不能单纯地传授科学知识,应在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后,鼓励学生先大胆猜测,然后再设计实验,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自主探究:怎样通过实验来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提示:
(1)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及参考教材17页上的文字图片,首先做出比较合理、科学的假设,然后设计实验并填写记录。
(2) 这个实验最好在暗室中进行效果比较好。
(3) 三个同学的纸板不能合在一起。
我的猜测:
猜测的理由、依据:
我们的设计方案:
我们的发现:
我们的解释: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
【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自的发现、研究成果以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间相互评议、达成共识。)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评价,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最重要的。)
【达标反馈】
1、下列物体( )是光源,( )是自然光源,( )是人造光源。
a.月亮 b.激光 c萤火虫 d 蜡烛 e电灯 f篝火 g 玻璃幕墙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 行进的。
【学教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启发及困惑呢)
【拓展延伸】
1.你有办法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吗?(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
注:教师为学生准备水槽、激光笔、牛奶、喷雾器等
2.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呢?
(设计意图:科学课不一定等于40分钟,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可做延伸型探究:有些探究活动,受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全部完成,而学生又有较大兴趣,例如说让学生探究光在水中的行进方向,教师就可顺势布置为课外延伸探究内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不唯书、不唯上的科学精神和关注科学、乐学好知的人文精神。)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