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和磁》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上第三单元第一课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5-01 21:36:31

 执教:余杭区临平一小沈鹏飞

【教材分析】

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性。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本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伏笔。在今天的课中我将教材做了处理,就通过第一个活动以及教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经历发现现象,联系已有的知识对现象作出合理的假设或推测,通过实验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的过程。要帮助学生真正建构电流产生磁性的概念。将第二个活动做了弱化,做为课堂的延伸。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磁场)。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合作,善于思考探究,能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感悟科学就在身边,只要做有心人,谁都能有所发现。

【教学重点】

学生对通电导线让磁针偏转现象的解释。

【教学难点】

学生对通电导线让磁针偏转现象解释的合理选择。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一号新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灯泡、灯座、导线、指南针、长导线

教师准备:学生材料1组、演示用指南针1个、条形磁铁一块,铁钉一枚、铝条、课件等。

【教学流程】

时间分配

师生交流

  听课记录

3分钟

一、复习导入

1、 让小磁针偏转的方法

2、磁铁和铁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偏转。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为后续讨论“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现象的原因”奠定理论基础,便于理清思路。

 

15分钟

二、奥斯特实验

1、观察奥斯特现象,了解记录现象方法。

2、经历奥斯特研究过程,通过多种实验方法,获得多种证据。

3、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的设计尽量体现了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重演”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验获取证据

 

15分钟

三、思辨什么原因让小磁针偏转

1、什么原因让小磁针偏转?

2、(小组讨论)推测小磁针偏转的原因。

3、汇报自己的推测。

4、(小组讨论)你们赞同哪种推测,小组内说说你的理由。

5、共同交流,通过对现象的分析,选择赞同的推测。

6、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提供更多证据。

7、介绍奥斯特的发现以及奥斯特发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证据,对自己已做出的推测进行思辨。

 

7分钟

四、让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1、让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2、学生讨论交流方法。

3、教师演示

设计意图:这里的延伸为后面的电磁铁的研究埋下伏笔。

(机动)电磁铁的演示

帮助学生更明确电流产生磁性

 

 

 

 

 

【板书设计】

                              学生猜测

 

             磁针偏转          学生猜测

 

学生猜测

             磁针偏转更明显

 

【相关表单】

 

 

 

 

 

 

【教学反思】

    研讨广义讲是研究和探讨,狭义讲是指观察实验后的讨论,本文中的“研讨”指后一种。怎样才能有效研讨,个人觉得研讨主题要明确,研讨难度不宜过大,研讨内容要能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下面我就《电和磁》一课的设计谈谈我对怎样在科学课中有效研讨的一些认识。 

一、目标简约,让我们的研讨更有效

一节科学课是40分钟,看似时间不短,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感觉时间不够,我们总希望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建立科学概念,参与体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训练科学思辨能力……所以会人为增加一些目标,这样一来,研讨主题就不明确,研讨时间就远远不够了。要提高研讨的有效性,我们就需要给课堂目标“瘦身”。仔细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活动,摈弃自己心中的分目标。在《电和磁》一课中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伏笔。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建构电流产生磁性这一概念,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开展有效研讨,我对让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的探究做了弱化,专注于让学生重演奥斯特研究过程,对电流可能产生什么让磁针偏转的分析和验证。通过对教材的处理,让学生研讨的主题更明确。

二、过程简约,让我们的研讨更有效

在我们的科学课中,为了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经常设置很多的教学环节,这样我们的学生总是从一个不断的跟着老师转到另一环节,疲于奔命,更别论开展有效研讨。我们老师在研讨中总是迫不及待的追问学生,在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后,匆匆进入下一环节,不予学生考虑的时间。所以要开展有效研讨我个人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1、让学生有话可说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时在研讨中经常会冷场,没有几个同学在一起参与研讨,更多的同学一言不发,是他们没兴趣?我想更多的是他们没东西可说。

在《电和磁》一课中,因为磁的知识是学生在三年级学习的,磁的知识是四年级学的,都已有些遗忘。如果不进行有效的铺垫,学生研讨中可能无从说起。

所以通过让学生联系原有的知识了解让用磁铁和铁让磁针偏转的方法,分析让磁针偏转的原因,既对学生原有概念进行了复习,又对通电导线让磁针偏转的原因做了铺垫。让学生在研讨电流产生了什么让小磁针中有话可说。

我按学生的程度设计,设计了两种实验记录单。学生电和磁前概念知识掌握好的班级,我在他们观察奥斯特实验的现象时,让他们自己设计不同的导线接近的方法,期望在给予充足的探究时间后,有不同的发现。对前概念知识掌握略差的班级,我在实验记录单上规定了几种方法,让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有目的的去做,以降低坡度。这样期望学生都能发现更多的现象。

学生在通过研讨得出电流让磁针偏转的推测后,我通过让他们对自己已发现的现象的回顾,以及两根通电导线的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了验证推测的证据,让他们可以通过现象来研讨自己推测的合理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2、让学生有时间说

我们很多老师上课时总是很急,特别是像我这样的年轻老师,一个问题抛出后,有一个同学举手,就马上请他发言,其时有时候大部分学生对老师提出的研讨问题并不能马上做出反应,更勿论有效研讨。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研讨时间。在一节课中,大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并不一定会有发言的机会。

我在《电和磁》一课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小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能充分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修正自己的想法,让大部分学生有时间说。

3、让学生有条理的说

要让我们的学生说话有证据,有逻辑。在一个实验完成后,我们经常把实验现象一说,就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了,总是匆匆而过,为了探究而探究。

所以,在《电和磁》一课中,我想让学生通过证据说话,这一课,实验后学生一般通过实验会马上想到电和磁,但有不能说清原因,我想通过多种实验方法,让学生观察到的多种不同偏转现象,让学生获得证据,通过逻辑分析推导出电流产生磁性,让学生有逻辑的说。我想重演的是奥斯特思维过程,而不是仅仅重演奥斯特的现象。

   以上只是我对有效研讨的一点想法,请大家指正。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