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1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8-31 10:03:33

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

导入  新课

1 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  框”图文,讨论回答: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

2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具体情况请看书。(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2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2 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教师过渡:近3亿农民真正地翻身当家作了主人,将产生多么巨大的能量?

土地改革的意义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7页《土地改革》图和课本相关插图,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

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 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练习巩固

1 完成课本13页“练一练”:应选C(那时农民对于分得的土地拥有支配权,土地归于农民私人所有,尚未“建立土地的公有制”。)

2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4页“自由阅读卡”,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还包括开展反腐败斗争等。

3完成《历史填图册》第5页各题。

4 以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为题,展开“接龙”活动,加深理解记忆。

5提醒学生预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课工业化的起步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解

“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握

“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联系理解

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

归纳分析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

“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

唯物史观

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单元学过的线索,按表格内容“对号入座”:

建国初期的任务(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人民政权

统一大陆、民族团结 保家卫国 满足农民需要

召开新政协、成立新政府 和平解放西藏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