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第13课 故宫印象》(11册)
第13课 故宫印象
单元名称:欣赏
课时建议:1---- 2教时
体验:感受故宫瑰宝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活动一:设计一些问题,试从造型分类、造型特点、色彩、用途和来龙去脉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欣赏。
活动二: 根据自己了解的有关艺术品欣赏的知识分组学习,再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拓展一: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下载自己最感兴趣的故宫里某一建筑或艺术品。
拓展二: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博物馆,直接和艺术品对话,理解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欣赏: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古代建筑艺术、工艺美术、雕塑和绘画、法书艺术。
编者的话:
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本课应引导学生欣赏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培养艺术鉴赏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知道博物馆的定义;学习造型艺术的分类知识;知道一些故宫内的国宝。
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认识图片;设计提纲上网或查阅图书找相关资料;开展讨论、交流活动;上本地博物馆,设计参观线路和考察主题,实践做“小小考古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活动中感受故宫瑰宝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艺术欣赏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北京故宫博物院,感受本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和祖国的情感。
难点:从美术欣赏角度认识故宫博物院中的展品和建筑。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初步知道其产生的意义及关注本民族的艺术精华,从而树立民族自信心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并学习参观博物馆的方法。教师除了参考后面的背景资料外,还应尽可能地收集相关资料,设计讲解提纲,如从美术分类角度,选择有代表性和生动轶事一类的作品介绍,以讲故事、设计参观路线等方法,配合影像资料进行教学。也可以分小组找专题交流学习。
导入方式建议:
1.故事导入。讲讲关于故宫的小故事或国宝文物回归祖国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入。提出关于故宫建筑中的趣味问题,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故宫中三、五、七、九等数字的运用、故宫之最等。
3.影像导入。播放故宫的资料片,让学生感受故宫建筑的宏伟气势和宫廷中的神秘感。引起兴趣。
中间环节建议:
1.请学生展示带来的自己参观故宫的照片或收集的有关图片等资料,讲讲关于故宫的故事和感受。
2.查看故宫的平面图,了解故宫的建筑的总体布局和设计特点。
3.欣赏书画作品和文物时,结合展开教学关于美术的分类知识。
4.在对故宫布局有了整体印象后,可以请学生按自己的需要设计一条参观路线,如着重参观故宫建筑的话,可以走中线,或者计划参观哪几件国宝,应走的路线等,然后向大家介绍一下沿途可以看到的展品等。
教学评价建议:
1.自评。通过学习,有了哪些收获,不仅仅停留在欣赏一件艺术品本身,重在了解民族文化特点和爱国主义教育。
2.互评。组织学生交流对欣赏作品的独特理解,鼓励从各种角度发表不同意见。
拓展活动建议:
1.提供2—3个网址,组织学生设计提纲,查找相关资料,领略数字故宫的魅力。
2.教学前后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与课文内容比较接近的展览,通过听讲解,与艺术真品直接对话,使学生有切身的感受。
教学准备建议:
教具: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
学具:让学生准备一些有关古代宫殿建筑的图片资料和曾经去故宫游览的照片。
背景材料:
国际博物馆协会(1cOM)对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研究、采集、保存、传播,特别是为研究、教育和游览的目的性提供展览。
北京故宫:古时候,中国人认为紫微星(即北极星)位居中天,众星环绕,是天帝的居所,叫紫宫。而皇帝自称天子,是天帝的儿子,因此历来也用紫微垣来比喻皇帝居处。明清皇宫取“紫微正中”之意建在当时北京城的中心,又因为皇宫戒备森严,是不许平民百姓越雷池半步的禁地,所以称“紫禁城”。由此,也增添了宫禁的神秘。
故宫鸟瞰图:紫禁城,在北京城的中心已经默默站立了570多年,几个世纪沧桑,她历百劫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故宫是明永乐皇帝朱棣下令营建的,1417~2月破土,1420年9月竣工。其规模之大,计划之周,构造之精,进度之快,是建筑史上罕见的奇迹。从某种意义上讲,紫禁城设计上的成功,绝不只限于一个时代的产物,它是中国五千年文明、智慧之集大成。紫禁城的平面是南北竖向的长方形,开四门,外围护城河。四门各有门楼,为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城四隅各有角楼。东西750米,南北960米,周长3420米,城内占地724000多平方米,现存房-~8700余间。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