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9课《观舞记》教案 【崇阳县教学区原创资料】语文.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5-18 08:50:15

《观舞记》教 案

崇阳县下津中学   姜丽霞

教学设想:
  新教材更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本文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透过生动优美的语言发挥想像感受舞蹈美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因此,在课堂上,先通过情境设置、导语的设疑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点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与文本交流中感受舞蹈美、体会语言美。再合作交流,探究思考,在情感升华中引导学生如何感受美,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
、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了解舞蹈是以身体、服饰、神态、动作、心灵等方面来表现内容的。
2
、赏析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3
、感受、欣赏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赏析文章是如何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学生可利用VCDDVD搜集一些印度舞蹈、中国舞蹈,为上课作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以舞导入,欣赏“美”。
    (利用多媒体播放印度舞蹈《柠檬树》)观赏这段舞蹈后,大家内心的感受怎样呢?哪位同学试着用一二句话描述你刚才观看的这段舞蹈或是谈谈你观后的感受。(生发言)引入新课,读题、解题。
(通过舞蹈欣赏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通过学生描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检查预习,积累“美”。

1、走近作者:冰心(190010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 “冰心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2
、积累词语,选择你喜欢的造句 。(掌握词语的音、形、义及用法)
   
清扬
   咿哑   静穆   端凝   颦蹙   粲然   嗔视  变幻多姿  本色当行   离合悲欢   低回婉转   

叱咤风云  浑身解数  高视阔步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三、初读课文,发现“美”

1、请大家打开课本。阅读之前大家先想一想:冰心奶奶会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绘这舞蹈艺术呢?现在请大家带着疑问听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此文送给卡拉玛姐妹呢?她们的舞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齐读第10自然段,从文段中找出一个点明她们舞蹈的特点的短语。

(生齐读第十自然段,然后找出点明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特点的短语——“飞动的美”。)
2
、听读课文1118段,找出卡拉玛姐妹舞蹈中美的细节、美的画面,用波浪线标出来,并将发现的成果结合文章语句表达出来。(提示:可以从服饰、动作、舞姿、神态、外貌等方面去寻找。)

学生回答:第16自然段“用她细碎的舞步……旋风般疾转”,是从身体方面表现舞蹈美的;

“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是从服饰方面表现舞蹈美的;

第17自然段“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频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这是从身体、神态方面表现舞蹈美的。

第17自然段“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卡拉玛跳舞时很投入,说明她很热爱舞蹈事业,这是从心灵方面来表现舞蹈美的。

第13自然段“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一对长眉,一双眼睛。”这也是从神态方面来表现舞蹈美的。
四、赏读课文,读出“美”。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在小组内有感情朗读,可以单独读、组合读、接龙读,边读边在脑子想象舞蹈的情景画面,使自己沉浸其中。

五、研读课文,感悟“美”

1、品味语言:

屏幕出示问题: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为精妙的句段,说一说写得“精妙”的地方。)并在文中勾画标注。小组同学讨论,交流体会。

(学生发言)

(教师归纳:本文语言摇曳多姿。作者巧妙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长短句交错使用,有的段落单句成段;富有感染力,读来也具音乐美……像这么优美的文章,建议大家课后再行品读,最好是摘抄加以积累。)
    2
、探究质疑:学习过程中,有没有疑问的地方?
   
好,如课后发现疑问我们再一起探究……
 
六、拓展延伸,描绘美

1、总结全文。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全文吧!(出示板书设计,师引导生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是作者自己一次观看印度舞蹈后写下的一篇散文。文章开篇直抒赞美之情,接着描绘精彩的表演过程,最后总写观后的感受;正面和侧面相结合,集中生动地展示了卡拉玛姐妹舞蹈 “飞动的美”。(稍停)用语言来表现艺术形象是件困难的事情,但作者巧妙地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视觉感受转化为语言形象,使读者透过文字发挥想象,获得了语言和舞蹈形象双重审美的享受。学习这篇文章,我们既感受到舞蹈之美,又体会到语言之美。
    2
、拓展延伸。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舞蹈,一起来感受我们中华艺术文化的精妙吧。请欣赏舞蹈《雀之林》(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舞蹈《雀之林》。)同学们,观看了这段舞蹈,大家内心是否也被杨丽萍精彩的表演所震撼呢?请大家仿写,拿起笔来,运用语言来表现艺术美吧。

提示与要求: 1)可用一个词、一句话来表达

2)可以模仿课文25段的假设句,也可模仿第7段的比喻句,写几句排比的话;

3)结合课文1218段描述,综合运用精致的形容词、动词,生动的修辞,巧妙的方法,丰富的想象写一小段文字。

各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123中的一种方式表达。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