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8课 《华南虎》教案 【崇阳县教学区原创资料】语文.doc
28、《华南虎》
白霓中学语文教研组 主备人:陈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及能力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3、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二)情感及价值目标
1、理解“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2、培养自己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三)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歌,把握全诗主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和理解力。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2、学生准备:熟读课文,解决文章的生字词,了解华南虎的创作背景。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1、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歌,把握全诗主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和理解力。
2、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加形象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想象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老虎是怎样的形象?但看到这四个词语,你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一副怎样的情景?
“老虎 笼子 带血的趾爪 梦”(投影这四个词语)
学生描述(示例:一只老虎被关进了笼子,它用带血的趾爪不停地抓打铁笼,它只是想去追寻自己的梦——像昔日一样自由地在森林中来去,但四周回荡的只是它撕心裂肺的咆哮。)
从你的描述中我感到了一种揪心的痛,为这只老虎。有一位诗人他用诗也同样描述了一只这样的老虎,《华南虎》。让我们随诗人牛汉一起走进桂林的动物园去看看这只老虎。
二、整体感知
(一)1、初读
配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营造气氛;学生听读、欣赏。
2、学生自由诵读
用“~~~~~~ ”画出描写华南虎处境的词句,用“———”画出表现华南虎个性的词句。
从诗歌中,
我看到了一只 的老虎。
3、学生演读、评价,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老师指导一点,其余的分组让学生探究,朗读。
重点抓住第二、三小节。在朗读中让学生体悟到这是一只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饱受折磨和屈辱的老虎。
(二)形象探究
4、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
―――这只美丽而强健的华南虎,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大自然的山林。
5、这是一只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饱受折磨和屈辱的老虎,它关在笼里,失去了在大森林中的那种王气和自由,那是不是意味着它的灵魂也就从此泯灭了呢?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抓住以下几个细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独立的灵魂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诗歌最后一节,关键词“火焰似的”。――对自由火一般的渴望,在逆境中爆发的炽热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斗志
(三)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1、华南虎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诗人通过华南虎,赞美一种不屈斗争的精神,鞭挞了周围看客的可怜、可笑的麻木不仁,也间接解剖了自己困厄中的思想境界。在那个文化专制的时代,广大知识分子为争取生存和公民的自由权利而进行了不屈的抗争,他们的形象和性格与华南虎相似。在华南虎的遭遇中不难看出作者痛苦的生活经历,它是作者悲愤心灵的写照。(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2、为什么“我”认为“观众”是一群“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的人?
明确:他们不知道自己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他们卑微,即便的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他们无聊,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在他们看来,老虎“悲愤”的抗争,显的那么可笑、愚蠢。有吃有喝,不比风餐露宿要强的多?他们自以为是,蔑视老虎向往“苍苍莽莽的山林”,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知,而且还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一切生灵。精神的独立,往往被众生当成洪水猛兽,“两道铁栅栏”形象地表现了他们懦弱的心理。
3、如何理解本文出现的“观众”“铁笼”和“我”。
“观众”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冷漠的群体。(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写照。)
“铁笼”是人类制造出来冰冷无情的囚具,它限制自由,代表着邪恶………………………………【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