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崇阳县教学区原创资料】语文.do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2. 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3. 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教学设想
1. 安排三课时。
2.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的第2自然段,写百草园里的生活情景,描写生动、具体、形象,应引导学生通过对留点词语的揣摩而理解、掌握。
本文的后一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对封建教育的批评否定是融汇在这种学习生活的描述中的,应通过分析具体的词、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注字音、释词义,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
1. 简介作者和作品。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
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
2.、扫除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引导学生注字音,解释课本未注释的词。
3、指定学生朗读全文。
4、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
教师小结:课文第1至第9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第10至第2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读全文,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诸多乐趣,恋恋不会百草园的感情。
教学过程
1. 由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新课。
提问: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小结: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三昧书屋的生活则是枯燥乏味的。
文章先后写了两种生活,第一部分(1至9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第二部分(10至24段)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中枯燥的读书生活。这就是本文的大体结构。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1)请同学朗读课文第1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课文的第1段写的什么内容?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写出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点出了忆写百草园的缘由。
怎样理解:“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与“确凿”矛盾吗?(讨论归纳)
课文的第1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
(2)请同学朗读第2段,引导同学迸行分析。
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回答:莱畦,石井栏。
提问: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那么生动、美好呢?
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一个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足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着儿时的
提问: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景?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棋,写的是春季;鸣蝉,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写的是夏季;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的是秋季。
这样写了春、夏、积三季的百草园,而且还写了那么多、那么生动、形象的动、植物,错综交织,而又井井有条,描写出了百草园的可人。
提问: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祥精彩?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教师小结:第2段最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让学生轻声齐读第2段,加深体会,加强记忆。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至6段,引导学生. 进行分析。
①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
②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带有神奇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③这个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其一,故事的内容符合儿童好奇、爱惊险的心理。这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其二,听长妈妈的故事后,“长的草里”是不去的,这就限制了“我”在百草园中活动的范围,极想得到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在百草园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这也符合儿童的探险猎奇、战胜邪恶的心理。这就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诱导着儿童去涉足认识、了解它。其三,百草园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赤链蛇的传说,对儿时的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
(4)让学生齐读课文第7、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这两段写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②让学生默读课文第7段,同时得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
教师小结: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捕鸟时的乐趣,也流露出对百草园的留恋之情。
③闰土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一个人?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