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30课 《狼》教案 【崇阳县教学区原创资料】语文.doc
《狼》教学设计
崇阳县沙坪中学 胡良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2. 掌握生字生词。“之”“其”“以”的多种用法。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4.能举例说明通过动作、神态刻画形象的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生词,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难点:
“之”“其”“以”的多种用法。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1课前热身
2.介绍文学常识
①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
③《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3.朗读课文。
(1)听朗读课件,听准字音,节奏。
(2)跟读课文。
(3)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大体顺畅,读出语气,教师均有讲评。
4.学习课文。
(1)要求参看注解,划出不懂的生字生词;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
(2)小组讨论解决阅读疑难。
(3)老师解决小组疑难问题,归纳重难点。
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做状语,像狗一样。
一狼洞其中 原意是洞穴、山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一狼隧入以攻其后也 原意是地道,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透过草堆。
复投之 代词,代指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可译作“的”。
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用在主谓句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久之 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恐前后受其敌 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 指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 指草堆
一狼洞其中 指草堆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指屠户
自后断其股 指狼
其一犬坐于前 指两狼,可译作其中
投以骨 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 介词,用
盖以诱敌 介词,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来
(4)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天晚回家去,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又扔给它骨头,后头的狼停了下来,可是前头的狼又上来了。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还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屠户十分窘迫,怕受到狼前后夹击。看到野外有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当中,覆盖得像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握着刀。狼不敢向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自走开,另一只像狗似的蹲在眼前。过了很久,狼眼像是闭了起来,神态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头,又砍几刀,把狼杀死。刚要走,转身看到柴草堆后头,另一只狼正在那中间打洞,企图从隧道进去,从背后攻击他。狼的身子已钻进去一半,只露着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头砍断狼的大腿,也把它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手的。
狼也算狡猾的了,然而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添笑料罢了。
5.拓展阅读。
练习册《狼》(第三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shǐ 猪)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