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5课 《短文两篇》教案 【崇阳县教学区原创资料】语文.doc
《短文两篇》
肖岭中学 李佛龙
【教学目标 】
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理解积累文言词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了解并掌握神话故事的知识,理解短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懂得事物具有多面性,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要实事求是。
3.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能通过想象,扩展文章省略的细节和场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感受共工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时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诵读及背诵。
2.让学生明白故事中蕴含的意义及课外的拓展延伸。
【教学设想】
1.教学这两篇短文,要注重诵读。
2.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看一看,说一说(展示图片)
2、你知道吗?(神话的有关知识)
神话是最早的口头叙事文学之一,是古代先民以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集体创造的部落故事。神话是远古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无法作科学的解释,主要通过超自然的现象和幻想的形式,表达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及人与自然的理解,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1.对劳动人民的歌颂.
2.对美好爱情的讴歌
3.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反映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
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等,或宏伟壮丽,或典雅庄重,或优美动人,或谐趣天成,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尤其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二、课文感知
《夸父逐日》图片展示,进入新课
1.读一读
听录音.老师范读,学生把握字音,停顿.学生朗读,老师点拨.
2.自主合作学习
①.词语积累
逐走(跑) 饮于河(到)(黄河) 北饮大泽(向北,到北方) 大湖
未至(到达) 弃其杖(他的) 化为邓林(桃林) 欲得饮:想要
②.课文翻译.
学生对照课后注释,自主翻译.(插入音乐)
老师归纳:
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3.想一想
①.本文属古代神话,全文仅375字,但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结果全都展示出来,且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插入音乐)
学生讨论后回答.师归纳:
与日逐走——饮于河渭——弃杖为林
②.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A.积极意义: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
B.消极方面:比喻自不量力。但这种理解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③. 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④. 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
★★成语“夸父逐日”(夸父追日 ):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4、主题探讨
这则神话的主题: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挑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