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歌》教学实录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7 21:52:29

《蒙古族民歌》教学实录

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学校    曾春燕

上海音乐出版社《艺术成长记录册》  七年级下册  

本节艺术课的课题是《蒙古族民歌》,由音乐切入的艺术课。

按照我课前的设计,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课前预习,查找与蒙古有关的学习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二、我曾经去过蒙古,拍摄了一些具有浓郁大草原风情的照片,同时也带回了一些蒙古的小纪念品(小蒙古包、靴、小绵羊模型等),作为课堂的参与者,我也象学生那样进行展示,让学生评价,通过实物感受蒙古风情。

三、学生欣赏学习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高唱酒歌》、《牧歌》,初步认识蒙古族民歌的分类——长调和短调,感受它们的旋律、节奏、调式特点。  

四、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不同形式进行艺术创作:如画一幅描绘蒙古大草原的画、创作一首诗歌、写一段蒙古族民歌风格的旋律、演唱一首自己熟悉的蒙古族民歌、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等,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开始上课首先让学生欣赏熟悉的歌舞《赞歌》片断(选自于《东方红》),然后谈谈这段歌舞表演具有哪个民族风格?学生很容易就知道具有蒙古族音乐风格。然后问学生你是从哪些方面辨别出来的呢?学生们举手非常积极,谈到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学生听到音乐中有模仿马蹄声的节奏,像骏马在草原上奔驰。

二、听到歌曲的唱词中有如“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的词句,从此判断出这首歌曲的风格。

三、学生看到表演者的服装具有蒙古特色。

四、有一位同学提出来其中的舞蹈动作非常有特色,与蒙古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有表现挤奶、骑马、甩肩的动作。虽然我很喜欢蒙古舞蹈,也经常欣赏蒙古舞的表演,但我在舞蹈表演方面较为薄弱一些,于是我就让这位学生来模仿表演几个蒙古舞蹈中的动作,他说自己也不怎么会跳,想邀请班上的“小舞蹈家”一同参与表演,顿时课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接着我让学生分组介绍自己在课前准备的资料,谈谈对蒙古的了解,学生经过短时间的准备之后,我请各组派代表发言。

有学生说蒙古人的住房是蒙古包,饮青稞酒,喜欢喝奶茶,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这时一位女同学举手了:

她说:“老师,我曾经去过内蒙古,看到大草原,但是同我在书上学到的和想象中的大草原有些不一样。”

我说:“为什么?你看到的大草原是怎样的?”

她回答:“我觉得大草原的草并不是那么郁郁葱葱,好象很稀疏,破坏很严重。”

对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及时给予肯定,并让全班学生进行简短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当然答案很快就出来了:羊、马等牲口数量的增多;没有计划的放牧;草原人口的增长等。

接着继续请学生进行介绍,这时一个男学生站起来了,对着大家说:“同学们,大家早上喝牛奶吗?”

[1] [2] [3] [4]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