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 第4课 同样是学习
本课教学目标:
1、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中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做事进行学习。
2、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初步养成多问、多想的思维习惯。
第1课时
一、课前准备
1、每组一盆水,用质地不同的纸(蜡光纸、毛边纸、牛皮纸、图画纸等)折成的睡莲若干。
2、记录卡
3、课件:勇闯“智慧岛”、“睡莲花开”
二、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智慧岛”的课件: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吗?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畅游“智慧岛”,好吗?我相信,只要你们到过那,肯定会有很多的收获,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可要到达“智慧岛”,可不是一件简单的是,这需要同学们齐心协力,共同闯关,才能到达。大家有没有信心?
(《品德与生活》活动化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导行”,而要“行动”必先“心动”,体验是促使“心动”的催化剂。“闯关活动”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形式。活动初始,教师将学生们这种喜爱的游戏资源,有机地切入到教学活动中, 让他们参与体验性学习,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本次活动的欲望。此外,教师还提出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
(二)、勇闯“智慧岛”
1、第一关:我有一双“黄金眼”
交代规则:以组为单位,回答4道问题,先答完的一组即可率先进入下一关。
(1)猫的眼睛变化很有规律,光线强时( );光线暗时( )。
(2)我发现,夏天天亮得比冬天( )。
(3)雷雨时,我们是先( ),后( )。
(4)冬天到了,冬眠的动物有( ),不冬眠的动物有( )。
小结:我们用双眼细心地观察,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获得了学问,所以观察也是一种学习。(板书:多观察)
生活中,你的这双“黄金眼”还有哪些发现呢?
2、第二关:做中学 乐趣多
交代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睡莲花开”的实验,并共同完成实验报告,先完成且正确的一组即率先进入下一关。
(1)出示“睡莲花开”的课件:这是什么植物?观看睡莲花开的过程。
(2)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与睡莲有关的实验!
小组活动:学生选择一“睡莲”放入本组的水中,仔细观察自己的睡莲是如何开花的,并把观察到的记录在记录卡上。
(3)“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互相交流实验现象。
(4)“睡莲”为什么会开花呢?
请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从而引导学生了解这是由于纸的吸水性所致。
(5)“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互相交流观察的结果。
①提示学生通过观察“睡莲”在水中“开花”时的细微变化来比较不同质地的纸在水中变化速度的差异。
②请学生说说哪种纸做的睡莲开得最快?哪种纸做的睡莲开得最慢?为什么?
③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质地的纸吸水性的强弱,将纸的样本按开花的速度从快到慢进行排序,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④交流实验报告。
小结:多观察、勤动手,做中学,乐趣多。(板书:做中学)
看看书中的同学在平时做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你在生活中还学到哪些学问?
3、第三关:心领神会
交代规则:听故事,抢答问题。答对的一组率先进入下一关。
(1)教师讲《比尔。盖茨小时候的故事》。
(2)说说你们听后的明白了什么?
小结:日常生活中做事是种很重要的锻炼,通过观察、动手可以获得学问,在学习中还需要用心,需要有责任心。
(在“闯关”活动中同学们的身体、各种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品德课与学生亲近起来,与生活接起轨来,这样的德育课堂才会更具吸引力,也才能真正体现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理念,才将更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需要,感受人与人之间达成的融合、沟通的快乐,看到自己在小组中合作中的力量,找到了自己与他人之间许多共同感受,这些都是令学生快乐的事。)
(三)、总结提升
1、宣布“勇闯‘智慧岛’”前三关游戏名次。
2、这节课,我们顺利地闯过三关,我们离“智慧岛”也越来越近了 。你们在闯关的路上有什么收获?(学会用我们的双眼去观察,用我们的双手去实践,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下节课,我们接着做闯关游戏,一起到达“智慧岛”好吗?
(激发学生对下次活动的兴趣)
三、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1、“智慧岛”课件由“我有一双‘黄金眼’”、“做中学乐趣多”、“心领神会”、“智力冲浪”四部分组成。课件在“闯关游戏”中配合使用,目的是能让学生走进情境,激发学生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2、“睡莲花开”课件所展示的是睡莲花未开时、睡莲花开放的过程及睡莲花开时的三个片段,出示于学生动手做实验前,意在唤起学生对以往生活经验的回忆,感受到睡莲的美,从“睡莲花开”这一自然现象中激发起学生动手做实验的兴趣。
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
1、每一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善于观察的一面,教师要善于引导,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
2、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在生活中还学到哪些学问?”:
(1)同学们熟悉的人或事
(2)班上的同学所做的事
(3)媒体上报道或宣传的同龄人所做的事
(4)民间寓言或故事
第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