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1节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9-03 15:31:20

平均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请小朋友帮助小兔子分一下胡萝卜,请动手把胡萝卜分给两只小兔,要求把胡萝卜分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3、演示课件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胡萝卜给小兔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8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讨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2.教师演示: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