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4、《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27 15:17:49
 

在一年级上学期,我们已组织学生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个阶段,而下学期,将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组织学生学习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阶段。

这节课是让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法和组成,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

1.注意培养学生数感和估数意识。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在这节课中,我利用的百羊图,学生数出的100颗花生、100个糖果、100本练习本以及练习中的“百球图”等现实素材,创设一些培养学生建立数感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并亲身体验出它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大得多。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体会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从而培养学生估计意识。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的概念。

数的认识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于是我在这节课中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用”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比如为了让学生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充分操作学具(花生、糠果、练习本等)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加入小精灵聪聪,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中,部分内容我采用情境式、问题式的导现方式,通过小精灵聪聪的提问、介绍、挑战等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探索新知。

4.小组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整个课堂教学我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让学生在数物体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是数出来的

一年级学生已经会数20以内各数,并有了数是数出来的初步感受(20以内各数是学生在数小棒根数、数水果个数、数圆片个数……的过程中获得的)。当物体的个数多于20时,有相应的数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个数吗?怎样来数这些物体的个数呢?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数花生、十个十个地数花生(或糖块、或小棒)的过程中,感知比20大的数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数物体的过程中数出来的。这看似简单的数花生活动不仅让学生自主数出了100以内各数,而且体会到比认识100以内各数更上位的知识,明白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我们的祖先发展数概念的重要过程。

2.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表现得较充分

a.组织者的职责是什么?就是帮助学生搜集和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源,营造行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本节课上,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数数的素材是学生熟悉的、既廉价又卫生的花生、糖块和小棒。用这些材料作为学习的对象,使学生有新鲜感,消除以往那种只有小棒一种单一学具的乏味感,提高了学生数数的兴趣。

本节课教师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认识100以内各数。如,上课伊始,通过课件的动态显示,出示一幅美丽的草原牧羊图,由一群、两群至三群、四群、多群,由20只到比20多得多的100只,使学生感受到认识比20大的数的必要性,同是感受大草原的美丽,感受到羊群的可爱。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数出数量是100的花生(或糖块、或小棒)颗数。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不同的方法数一数,有一个一个数的;有数好十个放在一堆,一堆一堆来数的;也有5个5个一数的……这个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数数过程,它充分体现每个学生在数数方面的聪明才智。

在整个数数的过程中,教师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活动组织得井井有条,生动活泼。

b.引导者的职责是什么?主要是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开展思想碰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通过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这是十进制计数法的核心问题。在数数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当要数出100颗花生时,是一堆一堆(十个十个)地数方便呢还是一个一个地数方便呢?”学生通过分析和对比,不但找到了数数的快捷方法,更重要的是明白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这是计数的精髓。在学生初步掌握了100以内数的数法后,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思维含量较高的“抢100”的数数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悟出“单数”和“双数”的特征,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为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同时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

执教: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小学 杨薇

评析:江西省教研室 袁玉霞

上一页  [1] [2] [3]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