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27 15:22:2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7个圆珠、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

课件出示七个小矮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他们是那个故事里的人物呢?你能拍手表示他们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

师:从这幅画里,你还观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6个小矮人有胡子。)

板书:6。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6和7。(出示完整课题:6和7)

[设计意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童话故事“7个小矮人”导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6、7的基数含义

1.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在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的数量又是多少呢?看哪位小朋友能用最快的速度,准确的把它们的数量数出来。

(学生经过数数后,开始汇报,教师予以肯定)

2.从集合图抽象到点子图。

师:你能把教室里物体的数量用小圆珠表示吗?

学生摆完后汇报。

(教师提问你摆了多少个小圆珠?根据学生汇报的个数,教师继续追加问题,你为什么摆这么多?)提问两个学生。并出示数字卡片:6和7

3.生活中的数。

师:生活中哪些东西还可以用6表示呢?

学生观察、回忆汇报。

师:哪些东西可以用7表示呢?

学生观察、回忆汇报。

4.6、7的写法。

师:这么多东西可以用6、7表示,那你们会写6、7吗?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长得象6、7的形状。你们想到了什么?说说看(哨子、锄头等)

教师示范,学生在书上描红,每个数字描写两个。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环环相扣。由生活中的数引入对6、7的写法,非常自然。]

三、6、7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

师:我们在计数器上如何拨出“6”呢?6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呢?

师:我们可以看出“6”添上1就是“7”,“7”去掉1就是“6”。

2.课件出示直尺图。

(对教科书上的直尺图做出了修改,通过填空让学生对7以内的数序有更深刻地体会,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推理、猜测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3.儿歌:7个阿姨摘果子。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处,加入这首儿歌,不仅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比较5、6、7的大小

师:秋天到了,果实都成熟了。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学生发言)

师在黑板上画出5个橘子,6个苹果。

学生说出数量,并进行比较。

师在画出7个梨,引导学生比较。

师: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起来。

要求每个学生独思考记录,再同桌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尽量完整。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答案最多。(强调就从这三个数字中选择)

汇报:7>6、7>5、6>5、5<6、5<7、6<7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