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6课时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9-02 10:18:15

第六课时:减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减法的认识,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27页的第5—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接触减法的含义,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2、3减几。
3.使学生认识"一"这个符号。
教具、学具准备:数的组成卡片。例题的挂图(或投影片)。学生每人准备3个小正方形,3朵小花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2、3的组成
教师出示。提问:1和1组成几?方框里填几?
教师出示。提问:3可以分成2和几?方框里填几?
再依次出示和,并指定学生回答。
2.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1页,在数的组成的方框里填数,再集体订正。
二、新课
1.出示教科书第11页上的气球图(可以按教科书上的插图做成教具,也可以用其它实物演示)。
让学生先看左图(或者只出现左图)。提问:
“图上的小朋友拿着的是什么?”
“他拿着几个气球?”
出示右图。提问:小朋友手里的气球飞了几个?
教师说明:把这两幅图连起来看,就是“一个小朋友原来有两个气球,飞走了1个,看一看还剩几个”。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题意,提问:小朋友原来有几个气球?飞走了几个?还剩几个?谁能完整地说一遍?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2 1
1”(两个数字之间稍空开一些)。
教师讲述:小朋友原来有两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1个。飞走了1个就要去掉一个,去掉也可以说成是减去。从2里面减去卫个,可以在2和1的中间写“一”(同时在黑板上2和1的中间写“-”),“-”是减号(板书“…减号”)。边指“2-1”边读“2减1”,再领读两遍。提问:
“2减1就是从2里面减去l个,那么2减1得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在2-1的后面板书:“=1”。
边指算式“2-1=1”边说“2减1等于1”,再领读两遍,齐读两遍。
教师小结:这道题是说1个小朋友原来有2个气球,飞走了1个,问还剩几个。我们知道飞走了就要去掉,从2里面去掉1个,也就是从2里面减去1个,所以这道题要用减法计算,同时板书:“减法”。
2.出示小鸡图。
教师边演示边讲:有3只小鸡(出示3只小鸡图,再在3只小鸡的外面画一个圈),跑了1只(在1只小鸡的外面画一个虚线圈,并说明虚线圈表示去掉了的意思)。让学生复述两遍后,提问:
“原来有3只小鸡,跑了1只,还剩几只?”
“原来有3只小鸡,跑了1只,求还剩几只,就要从几里面去掉1只?”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
“要从3里面去掉几只?”教师在3的后面板书“1”。
“要从3里面去掉1,求还剩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教师在3和1的中间板书“一”
“3减去1得多少?”教师接着板书“=2”。
教师小结:这个题是"原来有
3只小鸡,跑了1只,还剩几只小鸡"。要算还剩几只小鸡,就要从原来的3只里面去掉1只,所以也是用减法计算。
3.出示燕子图。
教师出示燕子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如果引导学生看放大的燕子图,其中2只可以做成活动的。演示以后,让学生根据演示的过程,叙述图意。肯定1名说得好的,再指定一、二名学生重述一遍。提问:
“原来有3只燕子,飞走2只,求还剩下几只,就要从几里面去掉几?用什么方法
计算?”
“从3里面去掉2,就是3减几?”教师板书“3-2”。
“等于几?”让学生把得数写在算式后面的方框里。教师也在黑板上“3-2”的后面板书“=1”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原来有3只燕子,飞走2只,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原来的3只里面去掉2只,所以也要用减法计算。
教师:刚才咱们看了3幅图,第一幅图是要从2里面去掉1,小鸡图是要从3里面去掉1,燕子图是要从3里面去掉2。也就是说这3幅图都表示要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都要用减法计算。
4.学生操作。
摆小花图。
先摆3朵,再拿走2朵。提问;
“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先摆几朵,又拿走几朵?还剩几朵?”
“要求还剩几朵,就要从原来的3朵里去掉2朵,用什么方法计算?”
“几减几?3减2得几?”
然后再让学生看第11页上的小花图,提问;
“书上画着几朵小花?”
“虚线圈里有几朵小花?表示什么?”说明这个图跟刚才学生摆的是一样的意思。
“这个图要从几里面去掉几?用什么方法计算?”
“几减几?3减2等于几?”让学生把得数填在算式后面的方框里,再请一个学生读算式。
三、巩固练习
做教科书第12页上"做一做"中的题目。
(l)做第4题。
带领学生做第1小题。提问:
“原来有几个苹果?被小刺猬运走几个?还剩几个苹果?”
“用什么方法计算?几减几?”
等于几让学生写在自己的书上,然后再集体订正,读算式。
第2小题,可以先让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再填写得数。核对时再请一、二个学生复述一下。
(2)做第5题。
提问:第1小题要让我们算什么?2减1等于几?把得数填好。接着让学生独立做第2、3小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