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17 20:19:20

厦门翔安区新店中心小学洪春燕

一、教材内容分析

1.    本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神奇的水》,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认识。

2.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3.    《神奇的水》在《观察水》一课后,学生已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物理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科学课程,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都比较好;

2.    第一次进行有目的进行观察,学生会感到比较陌生和兴奋的,有迫切想观察的欲望。

3.    第一次进行对比实验,实验步骤,操作要领,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于学生是紧张又激动。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猜测与事实之间的区别,会进行猜测并通过实验验证。

2.    过程与方法:能用多种感官和身边的物品,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水的其他特性,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把观察到的实验中的奇妙现象描述出来。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探究中意识到生活中很多奇妙的科学现象;细心观察、尊重事实、愿意分享。

教学重难点 :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水的表面张力。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    本节课对水的研究,就是以学生原有认识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认识水的有关性质,

2.    本课不再以知识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应该突出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水,将有关说的学习置于生命之源的广阔背景下,使学生体会到联系生活的教育所带来的魅力。

3.    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对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等水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及奇妙现象进行学习和探究。

五、板书:

                       神奇的水

 

“爬”                  扩散         毛细现象

 

“团结”                               表面张力

 

 

教学准备: 教师: 纸花  纸巾红水   玻璃  滴管 硬币   

学生: 棉布 报纸 塑料棒 粉笔 玻璃  红水   滴管  硬币  清水 毛边纸

七、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课。

1、洪老师今天和大家继续“玩”水。

老师带来一朵纸花, 看!这花有什么特别的?猜一猜纸花怎样做出来的?

看屏幕,哦:是水自己爬上纸花的。不是用两种颜色的纸张做成的。

2、交流。 有做纸花的纸条和带颜色的水,有办法证明:水可以爬上纸条。

3、用纸条验证。

(二)探究会“爬”的水

1、质疑:塑料纸呢?水可以爬上塑料纸吗?

2、选择研究的问题:水可以沿着哪些材料爬上去?

3、我为大家准备一些材料:红水 棉布 报纸 粉笔 玻璃   塑料棒

4、猜测:水能爬上哪些材料呢?交流  记录

5、分组实验  A、谈话:大家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怎样验证?设计实验方案。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