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3-20 11:17:0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

难点: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1、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水总是往低处流吗?下面请大家仔细留心实验现象。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2、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3、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教师应指出:水只要通过物体的细孔或缝隙穿行的现象都属于毛细现象。)

4、谈话:墨水沿着粉笔的细孔向上爬,最终吸干了滴下的墨水。土坯或砖头里的细孔将地面积水或土壤里的水吸上来,导致墙根阴湿。都属于毛细现象。

5让学生自己举例。如:毛巾吸水、棉布吸汗等。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

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还能再装下几枚曲别针,装入曲别针后,杯面上的水为什么会鼓出来但是又不会流下来?

师小结: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补充:水黾在水面上滑行时因为谁的表面张力支撑,中图草叶上的露珠时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成为一颗颗小水珠,右图为表面张力使水滴成球形。

你见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请你举例说一说。

三、会喷射的水。

实验:用钉子在瓶上从上向下把3个一样大小的孔,观察水流有什么不同?

出示图片:清洁工人用巨大的水龙头来冲洗海岸。

通过实验和图片观察,你发现了水的神奇之处在哪里?

加压后,水可以从孔隙中喷射出来。

(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水有压力时,水为什么会从小孔喷出?为什么下面的水流喷得远?)

四、会“托举”的水。

实验:拿一个玻璃杯装半杯水,然后不断往里面丢东西,看看水可以托举起哪些东西,而又有什么东西水托不动,沉下去了?

出示图片:万吨巨轮在水面上。为什么轮船和装载的货物那么重,大海里的水也可以托得动它?

(实验结果:在初始状态下,每加进一个50克的砝码,水位就上升50ml,要引导学生在预测与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小结:水有浮力。物体放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则物体就可以浮起来,如果小于自身的重力,则就会沉下去。

你知道水还有其他什么本领吗?………………………………【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