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6课 《黄河颂》教案 【崇阳县教学区原创资料】语文.doc
6、黄河颂
崇阳县白霓中学 沈江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提高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振兴中华民族的豪情。
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在《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黄河颂》是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欣赏,还可以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
《黄河颂》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第一节作者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黄河的发源地,黄河的地理位置,黄河流域的历史,传说,有关黄河的诗歌等等),搜集《黄河颂》音乐。
教学方法及手段:诵读法,CAI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1、 激情导入 ,营造氛围
2、 ⑴、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
⑵、学生欣赏。CAI出示黄河动画。
师(配画音):这就是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生:话说黄河各抒己见
⑶、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们,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生:熟知作家、作品背景
2、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
⑴、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CAI出示《黄河颂》乐章。
⑵、师:同学们,欣赏了激情澎湃的《黄河颂》音乐,你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黄河颂》呢?
同桌间讨论
生明确:激昂、雄健、悲壮!
⑶、CAI出示,《黄河颂》朗诵范读。
3、生齐读,吟咏成诵
师:同学们,面对母亲河,让我们激情吟咏吧!
生:齐读之后自由诵读课文。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