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音乐单元设计教案2
此时我提出:把我们的美好愿望与承诺记录下来好么?怎样记录?就像世纪宝鼎上的铭文那样,把我们的名字“刻”在鼎上吧!我把提前打印好的同学名字的篆体小条发给每个人,请大家把它设计到自己画的“鼎”中,成为铭文。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名字转化为篆书以后都感到了兴奋与惊奇,同时对镌刻有自己名字的“鼎”的设计增添了一份郑重。不少平时画画潦草惯了的学生,这一次却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反复修改草稿后才绘制正稿的;还有的学生在完成草稿后咨询了多位同学的意见,又进行了修改……
第二天早上,作业一张不少的交了上来,所有作业从未有过的干净、工整,作业纸连一个角都没折。从中我仿佛看到学生们长大了,很在意自己的名声,对自己、对他人多了一份责任感。
谁说现在的孩子没有责任感?谁说现在的孩子不在乎别人怎样评价自己?谁说美术课上的德育渗透总是流于表面?其实是我们平时在教学设计中还是“浮”在面上,没有认真地考虑与学生不断发展变化的心理相适应。对美术课堂上的德育渗透,一定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这需要什么呢?需要教师平时多与学生交流,“以学定教”;多看有关的文章,备课前多了解课题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底蕴。这样才能活用教材,用活教材,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在完成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为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和谐课堂而尽自己之力。
课题3 钟鼓齐鸣
一、教学思路:
始于夏,兴于商、周的青铜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正式接触,一切都充满着神秘,充满着新鲜与好奇。学生在感受这厚重文化的同时,去挖掘钟鼓的造型、纹饰之美,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尝试着仿制或设计一个立体的钟鼓。
二、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钟鼓,感受钟鼓艺术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了解钟鼓文化,感受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的奇特与精美。
教学难点:
钟鼓的制作,以及纹饰的绘制。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纸制钟鼓若干个,剪刀、彩纸等。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感知与体验
1、成语导入,了解古代青铜器皿;
▲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与美术有关的语文知识——成语,我们来读一读:觥筹交错、破釜沉舟、前车之鉴、惟我独尊、箪食壶浆。
▲这里每个淡绿色的字都指代了一种器皿,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这就是觥,一种奇特的酒杯;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锅;鉴:对、是镜子,但这里指装水的盆;这些造型各异的酒具都是尊;这些精美的壶都是用来装液体的。
▲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状态,同时也为我们间接地展现了一份古老的造型艺术。
2、认识“爵”这一器皿,了解青铜器的材质特征;
▲老师这还有一件仿制品,是什么呢?
▲非常好,这是酒具,叫爵。
3、点题:
▲我们看到的所有器皿都是古代人用铜、锡等合金铸造而成,因其颜色呈青灰色,故称为青铜器。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赏识一下“中国古代的钟鼓”。
二、学习与创作
(一)了解更多青铜器
1、视频欣赏——编钟演奏;
▲(点击课件,播放编钟音乐、显现PPT中的课题;同时板书课题——中国古代的钟鼓;)
▲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一起来欣赏一下。(视频欣赏……)
——这就是千年绝响铜编钟!
2、图片欣赏
▲下面老师要快速地给同学们浏览一些青铜器图片,如果你知道,就请你响亮地说出来:大铜鼓、铜钟、这是古老傩戏中的铜面具……
三、总结
归纳青铜器的总体特征:
▲看了这么多,请用一个词来描述这些青铜器。
你们说的这些,都能归结为一个字,美,而且是精美。
▲ 精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精美——构思巧妙的形态;
富丽精致的文饰;
风格独特的铭文。
▲小结:这三方面构成了青铜器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创作钟鼓
1、师生创作
▲ 欣赏了这么多,也许你会产生兴趣,也许想即刻拥有一个。下面,我们就要尝试着制作一个钟鼓。先请打开桌上的红盒子,看看、讨论一下这些钟鼓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做的?
▲ (演示)将长方形纸留边对折,涂上胶粘合,再错位折,这样一个立方体出来了,然后将四条角边对齐剪出四条腿。好,剩下的留给其他同学自己琢磨。
2、纹饰绘制。
▲ 同学们做得都不错,但是还没有好,还要画上纹饰,使它更加精美。
▲ 我们来看这个钟鼓上是什么纹饰?最主要的纹饰——动物纹,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纹饰——兽面纹,也叫饕餮纹;这是青铜器最早的纹饰“实心连珠纹”,是继彩陶纹饰延续发展而来,这是几何纹花边,我们在学习原始彩陶那一课时画过许多,三位同学上黑板画一画。(出示范画)
▲ 这些花边可以沿着器口一圈,也可以围着器物的的一个面一圈(出示范作); 今天你们可以参考这些花边来装饰你的钟鼓。
二、评价与拓展
欣赏同学们的作品。
▲完成的同学请将作品放到这个展区(调整灯光)。
▲我们来看,互评。
札记:
一位历史学家曾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石头的书、青铜的书。这毫不夸张,几千年来所凝练的浓郁、厚重的青铜文化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百科全书,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第四单元 俄罗斯风情
课题1:辽阔的大地
一、教学构思:
俄罗斯建筑风格深受中世纪欧洲建筑风格的影响,规模庞大富丽堂皇.其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还是拥有洋葱头屋顶的,拥有神话般美丽和梦幻的东正教教堂建筑.根据同一个题材,引导孩子在欣赏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想象,根据自主的学习愿望,让孩子们选择性地用画一画,剪一剪,拓一拓等不同手段来表现.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会用纹样,图案,色块来装饰建筑的乐趣;用剪剪贴贴的手段,体会对称折剪建筑;
2、知识与技能:在制作完成纸模版的基础上,尝试新的绘画方式——拓印小版画.
3、过程与方法:在剪贴画的基础上学习蜡笔拓印的技巧,享受亲自动手拓印小版画带来的成就感.
三、教学重点:
制作一幅蜡笔拓印小版画
教学难点:
掌握对称剪贴建筑和成功拓印的技巧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宣纸,彩纸,剪刀,胶水,ppt.
六、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什么是对称图案
2、对称剪纸的要点是什么
二、欣赏与思考
第二天早上,作业一张不少的交了上来,所有作业从未有过的干净、工整,作业纸连一个角都没折。从中我仿佛看到学生们长大了,很在意自己的名声,对自己、对他人多了一份责任感。
谁说现在的孩子没有责任感?谁说现在的孩子不在乎别人怎样评价自己?谁说美术课上的德育渗透总是流于表面?其实是我们平时在教学设计中还是“浮”在面上,没有认真地考虑与学生不断发展变化的心理相适应。对美术课堂上的德育渗透,一定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这需要什么呢?需要教师平时多与学生交流,“以学定教”;多看有关的文章,备课前多了解课题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底蕴。这样才能活用教材,用活教材,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在完成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为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和谐课堂而尽自己之力。
课题3 钟鼓齐鸣
一、教学思路:
始于夏,兴于商、周的青铜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正式接触,一切都充满着神秘,充满着新鲜与好奇。学生在感受这厚重文化的同时,去挖掘钟鼓的造型、纹饰之美,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尝试着仿制或设计一个立体的钟鼓。
二、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钟鼓,感受钟鼓艺术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了解钟鼓文化,感受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的奇特与精美。
教学难点:
钟鼓的制作,以及纹饰的绘制。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纸制钟鼓若干个,剪刀、彩纸等。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感知与体验
1、成语导入,了解古代青铜器皿;
▲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与美术有关的语文知识——成语,我们来读一读:觥筹交错、破釜沉舟、前车之鉴、惟我独尊、箪食壶浆。
▲这里每个淡绿色的字都指代了一种器皿,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这就是觥,一种奇特的酒杯;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锅;鉴:对、是镜子,但这里指装水的盆;这些造型各异的酒具都是尊;这些精美的壶都是用来装液体的。
▲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状态,同时也为我们间接地展现了一份古老的造型艺术。
2、认识“爵”这一器皿,了解青铜器的材质特征;
▲老师这还有一件仿制品,是什么呢?
▲非常好,这是酒具,叫爵。
3、点题:
▲我们看到的所有器皿都是古代人用铜、锡等合金铸造而成,因其颜色呈青灰色,故称为青铜器。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赏识一下“中国古代的钟鼓”。
二、学习与创作
(一)了解更多青铜器
1、视频欣赏——编钟演奏;
▲(点击课件,播放编钟音乐、显现PPT中的课题;同时板书课题——中国古代的钟鼓;)
▲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一起来欣赏一下。(视频欣赏……)
——这就是千年绝响铜编钟!
2、图片欣赏
▲下面老师要快速地给同学们浏览一些青铜器图片,如果你知道,就请你响亮地说出来:大铜鼓、铜钟、这是古老傩戏中的铜面具……
三、总结
归纳青铜器的总体特征:
▲看了这么多,请用一个词来描述这些青铜器。
你们说的这些,都能归结为一个字,美,而且是精美。
▲ 精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精美——构思巧妙的形态;
富丽精致的文饰;
风格独特的铭文。
▲小结:这三方面构成了青铜器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创作钟鼓
1、师生创作
▲ 欣赏了这么多,也许你会产生兴趣,也许想即刻拥有一个。下面,我们就要尝试着制作一个钟鼓。先请打开桌上的红盒子,看看、讨论一下这些钟鼓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做的?
▲ (演示)将长方形纸留边对折,涂上胶粘合,再错位折,这样一个立方体出来了,然后将四条角边对齐剪出四条腿。好,剩下的留给其他同学自己琢磨。
2、纹饰绘制。
▲ 同学们做得都不错,但是还没有好,还要画上纹饰,使它更加精美。
▲ 我们来看这个钟鼓上是什么纹饰?最主要的纹饰——动物纹,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纹饰——兽面纹,也叫饕餮纹;这是青铜器最早的纹饰“实心连珠纹”,是继彩陶纹饰延续发展而来,这是几何纹花边,我们在学习原始彩陶那一课时画过许多,三位同学上黑板画一画。(出示范画)
▲ 这些花边可以沿着器口一圈,也可以围着器物的的一个面一圈(出示范作); 今天你们可以参考这些花边来装饰你的钟鼓。
二、评价与拓展
欣赏同学们的作品。
▲完成的同学请将作品放到这个展区(调整灯光)。
▲我们来看,互评。
札记:
一位历史学家曾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石头的书、青铜的书。这毫不夸张,几千年来所凝练的浓郁、厚重的青铜文化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百科全书,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第四单元 俄罗斯风情
课题1:辽阔的大地
一、教学构思:
俄罗斯建筑风格深受中世纪欧洲建筑风格的影响,规模庞大富丽堂皇.其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还是拥有洋葱头屋顶的,拥有神话般美丽和梦幻的东正教教堂建筑.根据同一个题材,引导孩子在欣赏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想象,根据自主的学习愿望,让孩子们选择性地用画一画,剪一剪,拓一拓等不同手段来表现.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会用纹样,图案,色块来装饰建筑的乐趣;用剪剪贴贴的手段,体会对称折剪建筑;
2、知识与技能:在制作完成纸模版的基础上,尝试新的绘画方式——拓印小版画.
3、过程与方法:在剪贴画的基础上学习蜡笔拓印的技巧,享受亲自动手拓印小版画带来的成就感.
三、教学重点:
制作一幅蜡笔拓印小版画
教学难点:
掌握对称剪贴建筑和成功拓印的技巧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宣纸,彩纸,剪刀,胶水,ppt.
六、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什么是对称图案
2、对称剪纸的要点是什么
二、欣赏与思考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