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册音乐教学教案 初二备课组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10-10 07:51:16

2、介绍作品产生的背景

“我时常聆听自然之声,因为我能够从中学到保持平衡的法则。记得1994年,我在意大利威尼斯的时候,每当落日时分,这时夜莺就会来到我的窗前唱歌。它的歌声美妙如丝,令人陶醉,我为我们之间无法用对方的语言进行交流而深感遗憾。直到几年后,当有人向我介绍中国的笛子,我才发现中国笛子与夜莺的歌声在音调上有着许多共同的地方,尤其是高音区。所以,我决定为中国笛子谱写一首曲子。我想今天这只夜莺如果参加了我们的音乐会,那么它一定会和我们一起歌唱。” ——雅尼在北京紫禁城音乐会上演奏《夜莺》前所作的解说词。

3、学习乐曲的两个主题音乐:学唱第一主题;聆听第二主题

4、欣赏乐曲《夜莺》

a、引子它用了什么乐器演奏的?它模拟了什么声音?

b、你对这种演奏形式和效果有什么看法?

三、欣赏古筝演奏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

1、聆听电子合成器版本的《渔舟唱晚》

问题:它采用模拟了什么乐器的演奏?(古筝)同时还加入了哪些音响?(加入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波浪等等,增添了乐曲的现代气息。)

2、聆听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

问题:1)它带给你怎样的音乐意境?2)比较以上两种版本,感受其不同的效果,你喜欢哪乐器的演奏?为什么?

四、拓展活动

1、让学生归纳电声乐队的一般特点:

人数规模:4人(小)、9人(中)、15人以上(大)

形   式:有主唱的唱奏结合、 乐队演奏

音乐风格:多样化(或强劲热烈或柔美抒情)

乐   器:基本乐器(电子乐器为主)、色彩乐器(传统乐器、民族乐器)

2、我来说一说

1)你喜欢电子音乐吗?你认为怎样的电子音乐会更受

 人们的喜爱?

2)与之前相比你对电子音乐的了解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3)电子乐器中有些能模仿传统乐器音色,甚至是人声,那么它们是否能最终取代传统乐器或人的歌声?

五、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查一查:电子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历程?

《瑰丽的电声》(第二课时) 

城北中学 蓝建梅

教学内容: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材分析:《大海啊,故乡》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创作与1983年。音乐通俗易懂,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感情真挚,是一首深受欢迎、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歌曲,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

(二)能够自信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并用圆润流畅的歌声表达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为教学的重点,尾声部分的音准为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会唱有关大海的个吗?(生讨论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有关大海的歌曲——《大海啊,故乡》

歌曲教学

简介歌曲

《大海啊,故乡》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创作与1983年。音乐通俗易懂,优美动听,感情真挚,是一首深受欢迎、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

简介作者

王立平(1941—)作曲家。吉林长春人。9岁开始学习钢琴,1954年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1960年入作曲系本科。1973年先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任专职作曲,后在北京电影乐任团长兼作曲。主要作品有《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电影音乐《戴手铐的旅客》、《少林寺》《大海在呼唤》等等。

生初听录音一遍,感受音乐的情绪,留下初步印象。

师提问: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歌词,并思考、回答。

师:歌曲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了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母亲、故乡和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跟琴视唱歌曲旋律。

填唱歌词。纠正错误,解决难点。特别是尾声部分的音准节奏及演唱方法的掌握。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艺术处理:(先让学生讨论)

a、共有6个乐句,前两句质朴、亲切,如叙家常。后两句情深意长,感情饱满,有起有伏。特别是“大海啊大海”这里应有种呼唤感觉,力度与前面要强,形成对比。

b、在三拍子的基础上突出附点节奏的起伏变化。

c、保持中速、声音圆润、连贯。

分组演唱比赛,看看那一组演唱的最有感情,最能体现歌曲的意境。并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学唱英文歌词。(初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单词数量,对于他们来说一点也不为难,反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活动环节

1、列举有关大海的歌曲与乐曲,并试唱几句。

歌曲:《大海》、《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深深的海洋》、《渔光曲》、《大海摇篮》、《海鸥》、《赶海的小姑娘》等。

文学作品:《海的女儿》,《老人与海》、《大海的歌》等。

2、放歌曲《大海啊,故乡》的伴奏,朗诵有关海的诗词、散文的片段。

3、任选一种音响为《大海啊,故乡》编配乐曲开头或结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比较简单的做法是:在前奏或结尾中,加入模拟自然界的音响,如海鸥的鸣叫声,大海的浪涛声等等。

4单元《猎人合唱》第一课时

城北中学 蓝建梅

教材分析:

《猎人合唱》是歌剧《自由射手》第三幕接近全剧结束的一首男声合唱曲。歌曲充分地表现了猎人们坚毅、勇敢、勤于劳作的豪爽性格,也很好地表现了 他们热情乐观、热爱生活的精神面貌。

教学目标:

对歌剧、歌剧音乐感兴趣,乐于学习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

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猎人合唱》,并能表现歌曲活泼、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活泼、奔放的音乐情绪。

教学过程:

导入

请学生欣赏一段歌剧《白毛女》的视频,导出歌剧。

介绍歌剧

1、了解歌剧的概念

师问:通过刚才的视频,你认为歌剧是怎样的一门艺术?

师生: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师问:其中,哪一要素居主要地位?

生:音乐

2、介绍歌剧的音乐

师问:歌剧的音乐分两类,应该是哪两类?

师生: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

师:声乐有宣叙调、咏叹调、重唱曲和合唱曲等,器乐以管弦乐为主,用于声乐伴奏、序曲、间奏曲、舞曲等。

3、了解歌剧产生及类型:

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17世纪末逐渐盛行于欧洲各地。基本类型有:正歌剧、趣歌剧、喜歌剧、轻歌剧、配乐剧等。

歌曲《猎人合唱》教学

简介作者韦伯

韦伯(1786-1826)德国作曲家,代表作品有歌剧《自由射手》,钢琴曲《邀舞》等。

简介歌剧《自由射手》的剧情

聆听光盘范唱,感受情绪,力度变化,分析歌曲结构(单三部曲式A+B+C)。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2)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