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7-28 16:34:42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锦鸡出山》、《童谣》,在感受体验乐曲音乐情绪的同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去理解作品的生活内容,从而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紧密关系。

(二)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鼓吹乐”及“吹歌”的基础知识。

(三)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根据寓言故事创编打击乐合奏《龟兔赛跑》并进行表演,实践打击乐演奏的方法,体会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二、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锦鸡出山》清锣鼓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的艺术实践活动,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从中体验其乐趣。

难点:了解、实践打击乐演奏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聆听《锦鸡出山》清锣鼓音乐作品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演奏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滚核桃》作为选择性内容)

(二)欣赏《童谣》作为次重点内容,也要引导学生演唱其旋律,了解其创作手法和所表现的音乐内容,以及感受其音乐情绪和充满童趣、诙谐的旋律色彩,特别是有民族乐器演奏的特殊的模拟人声的音响效果。

(三)引导学生根据寓言故事,创编打击乐,并在打击乐的伴奏下进行表演实践活动。

 

四、学习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和配套的课件资源,多以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引发学生对作品的熟悉和兴趣,为学习演练打击乐活动增强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引导学生搜集、查阅地方民间打击乐作品和音乐文化活动的资料,以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指导学生制作成课件,整理为专题内容进行交流学习。

(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学生资源,让学生表演打击乐片段,只管感受其效果,增强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电视等资源了解民间音乐,开阔学生音乐视野,提升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情感。

五、学习方法与指导策略建议

要注意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为准确理解音乐内容,有必要演唱部分节奏谱及旋律谱。为理解音乐内容及音乐情绪,也要适当的引导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

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为理解音乐内容的情绪,也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演奏活动,亲身感受、体验更深层次的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聆听、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并能敢于表现自己创编的作品。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播放《童谣》请同学们进入教室。

随着同学的进入,音乐逐渐变为背景音乐。

组织学生走进教室

在《童谣》背景音乐中进入教室,使学生从听觉、视野、心境上同时进入教师创设的课堂氛围。

用音乐和场景的烘托,营造生活情境,熟悉乐曲旋律。

游戏导入:

师生共同游戏《打花巴掌》

组织学生游戏

学生游戏

熟悉曲调、节奏及方言特点,体验生活。

为吹歌《童谣》铺垫。

欣赏《童谣》,介绍吹歌。

教师讲授:吹歌是吹打乐中的一个乐种,以演奏民歌、戏曲唱腔为主。《童谣》也是吹歌的一例。

学生聆听并学习

学生简单了解吹打乐,并从音乐表现手法中初步感受音乐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重点欣赏《锦鸡出山》,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的基础知识。

(选择性介绍欣赏《滚核桃》。)

给学生介绍“打溜子”的典型节奏,带领学生学习此节奏。

欣赏乐曲时,引导学生在乐曲中查找哪个段落出现了这个典型节奏,认真欣赏画面,在教师带领下实践打击乐的基本演奏方法。

介绍“打溜子”属于纯打击乐即“清锣鼓”。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形象内容。

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的基础知识。

实践打击乐的基本演奏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形象。

明确基础知识点“打溜子”;

打击乐演奏方法及节奏练习为学生实践活动作准备;

学生进一步感受体会音乐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选择欣赏《滚核桃》主要学习打击乐演奏方法。)

介绍鼓吹乐。

 

清锣鼓与吹打乐共同构成了鼓吹乐。

学生学习。

明确鼓吹乐概念。

实践与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根据寓言故事创编打击乐合奏《龟兔赛跑》并进行表演,了解打击乐演奏的方法,体会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指导学生完成打击乐合奏《龟兔赛跑》。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打击乐合奏《龟兔赛跑》,并从中体会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让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的艺术实践活动,并从中感受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运用到作品创作中。

 

七、评价建议

以听辨、模仿敲击《锦鸡出山》的节奏来检测。

教师提供寓言故事,指导学生创编打击乐,以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活动,以生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了解、认识社会,自主学习搜集民间音乐作品和素材,在课堂上交流展示,教师评价。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