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我跟爸爸学设计——平行与相交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4-04 09:00:22

第四单元  我跟爸爸学设计——平行与相交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为平行和相交。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抽象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并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做平行与互相垂直,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画平行线及过一点画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同一平面内两条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能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做平行与互相垂直,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画平行线及过一点画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

2、学绘画平行线与互相垂直。

难点: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信息窗一 …………2课时

信息窗二  …………2课时

 

 

 

信息窗二

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

 

教材简析

信息窗以一列火车要过隧道为背景引入对两点间线段最短等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在对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解决实际的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    具:

班班通、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同学们,修路时遇河要架桥,如果遇到大山怎么办?学生讨论、猜想、分析。

 

同学们,修路时遇河要架桥,如果遇到大山怎么办?学生观察情景图,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问题。

 

对!可以修隧道,观察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对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你有什么不同意见?

活动二

我们先确定两个点代表大山两侧的两地,自己动手画一画着两点的连线,看能发现什么?

通过交流,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两点间距离”的例子吗?学生画两点间的连线。

活动三

出示图:王奶奶病了,她到哪个医院更近一些?

 

   . 第一医院

   . 第二医院

. 第三医院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操作感知“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

我们都发现了垂直的那条线段最短最短。它的长度就是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你能自己画一下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吗?(注意要标上垂足)

活动四

说说生活中“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应用。

学生画出几条不同的线段,再通过观察、测量得出结论。

活动五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

活动六

自主练习  1、2题。(学生独立画图。)

 

作业:同步P55~P57

 

板书设计:

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点到直线的距离。

 

课后小结:

 

 

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

第2课时 

 

教材简析

信息窗以一列火车要过隧道为背景引入对两点间线段最短等知识的学习。

 

教 学 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进行相关的自主练习。

3、学习“我学会了吗”的相关知识。

教   具

班班通、三角板、直尺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