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doc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4—87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课前通过访谈,我们知道有一部分学生能背诵部分口诀,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全部背诵口诀。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既不能装作不知道,一切从零开始;也不能认为已经会了,就别教了或教快些。学生的“已知”往往是粗浅、局部和零散的,甚至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因势利导,合理导入新课,既给学生提供机会充分展示“已知”,又要抓住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不放。有时可以通过“已知”的破绽,提出恰当的问题,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有时可直接提出诸如“三九二十七对吗”,检验学生已知口诀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口诀的热情。
9的乘法口诀有9句,有一定的规律和记忆的方法,课堂上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目标]
1.在探索与交流中编出9的乘法口诀,找到口诀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规律记忆口诀。
2.在学习与练习中熟练地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认真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9个一组的圆圈图、9个1捆的小棒、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并说一说用哪句口诀。
3×6= 7×2= 4×3= 7×5= 8×6= 6×4=
7×6= 5×4= 1×6= 7×7= 8×8= 6×6=
2.把口诀补充完整,并说出乘法算式。
( )十六 ( )二十四
3.根据算式,说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3×6=18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举这样一些例子:
(1)一件上衣需要6颗扣子,3件上衣需要几颗扣子?
(2)一个正方体有6个面,3个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面?
(3)一个笔记本6元,买3个笔记本的钱恰好能够买一盒彩笔。一盒彩笔多少元?
(4)小鸭有3只,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6倍,小鸡有多少只?
二、自主探究9的乘法口诀
1.一辆中巴汽车能坐9个人,就是9×l=9或1×9=9,你能编出口诀吗?………………………………【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