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乘法口诀(一) 教学设计.doc
[设计理念]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本节课选择素材力求多样化,从学生熟悉的古诗词、正方体到计算放假的天数、运用七巧板摆图形等都体现了数学文化,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2页一75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至6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教学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推理,在探索和交流中亲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较熟练地运用口诀解决问题。在经历了1到6的口诀编制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编制口诀的方法及依据,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制口诀。
[教学目标]
1.在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观察规律、利用规律编出7的乘法口诀。
2.利用规律、顺口溜来记忆口诀,熟练地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认真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熟记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这两句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利用规律编制口诀。
[教学准备]
一个算盘、古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训练
1.口算。
要求:在1分钟里,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请大家拿出口算纸。
4×4= 3×4= 5×6= 2×6= 5×3=
4×3= 2×3= 2×5= 4×6= 1×6=
6×6= 4×2= 6×1= 5×3= 1×1=
42—6= 17+9= 50+2= 5×6= 30—20=
师:我们在50秒内都做完了,大家做得真快,那我们做的对不对?如果你有错,打上
小点,课下改正后再把小点变为对勾。
2.老师背一首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古诗一共有多少个字?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
3.摆下面这些图形一共需要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用哪旬口诀?………………………………【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