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第一册《整理书包》说课及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  来源:教育文稿  发布时间:2008-11-19 15:54:40

北师大第一册《整理书包》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整理书包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新体系,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它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分类中第二部分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整理房间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分类活动。学生在通过整理房间的活动后,已经感知和体验了分类的含义及方法,学生能按指定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这一内容的学习,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分类活动,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由于这部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课本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呈现教材,体现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我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全体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确定分类标准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经历分类的活动,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使学生在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中认识和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在给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活动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三、说教学过程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拓宽教学的时空。

1)课前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自去整理房间,体会分类的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处,学会做一些事情。

2)课后让学生去观察和寻找实际生活中运用到分类的一些现象,体会分类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课堂教学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利用比赛、猜想,分一分等五个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是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注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课就设计了拿数学书比赛,并让每一位学生对结果进行猜想,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思考与观察,然后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化静为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对同学老师进行分类时,比一比,看哪个学习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最多的方法,又激起学生进行学习的高潮。

2)教学过程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这一课改新理念。整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活动进行,整理书包分帽子分车子给老师和同学分一分,学生是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分类活动,而且每一个活动中都安排有同学之间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整理房间的你认为谁拿书会快一些,为什么?说说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说出你分帽子、车子和人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利用学生之间的资源组织教学。

3)注重思维的训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学中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猜想推测活动,分类之前学会先思考后再行动,这既是做事情的一种好习惯,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分类活动中要让学生学会思维方法:

    ·按什么分?(理由是什么?)

    ·如何分?

    ·这样分好不好?(有必要吗?)

教学中尽量鼓励学生一人能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附:教案的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一册第54——55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

          2、让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全体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确定分类标准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教学准备:学生的两个书包(里面的书一个整洁,一个乱七八糟。)、信封里装着帽子图片、车子图片   (每个学习小组两份,教师一份)。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放学回家以后你们整理了自己的房间没有?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发言人汇报情况

活动一:找数学书比赛。

1  出示两个书包,请两个学生比赛找数学书。

猜一猜:谁可能找得快一些?  

2  思考:找得快慢的原因是什么?

3、让学生体会整理书包的必要性。       

 

齐猜想    

观察找书过程

交流分析快慢的原因

活动二:整理书包。               

1  提出整理书包的要求,先想后做。

2  提问:你是怎样整理的?

3  让学生从书包里拿出数学书。

4  想一想:拿书为什么会快啦?

5  指导学生看书。       

 

学生从书包拿出书全员参与整理活动

个别学生汇报,同桌互相说

全班学生齐拿数学书

体会整理书包的意义

看一看课文中小朋友采用的方法 

活动三:给帽子分类。

1  说明个帽子分类的要求。

2  小结:不同的分类标准就有不同的结果,实际生活是根据需要来分类。

  打开信封齐给帽子分类

个别上台演示,并说明是按什么来分类

同桌互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四:给车子分类。

       组织学生进行分类 活动。

  

学生先想方法,再齐用图片学具分类

然后过位看好朋友的方法

个别上台演示,并把好朋友的方法说出来                                                                                         

                                                                

活动五:3位老师与几位同学上讲台。

  让学生根据台上的人进行分类。

先商量分类的标准再进行分类

看哪个学习小组的方法多

活动六:提问: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分类? 

齐思考,个别回答

课后作业:课外到图书馆、书店、商店看一看,

  人们对物品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观察了解后,与同伴说一说

体会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Tags:

作者:教育文稿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